兴庆府。
这里是西夏的都城,也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任多洗忠的战报送进皇宫。
西夏皇帝李乾顺坐在枢密院,脸色阴沉,枢密使香都站在一旁不敢说话。
门外进来一个中年男子,对着李乾顺行礼:
“拜见兀卒!”
“坐。”
此人是西夏中书令李光信,就是西夏的宰相。
李光信是皇族,还是李乾顺的弟弟。
西夏所在区域,以前是大唐的国土,这里的人还残留着大唐的制度。
中书令就是从大唐时期传承下来的制度。
中书令是百官之首,枢密院则是最高军事机构。
李乾顺指了指桌上的战报,语气冰冷中带着愤怒,说道:
“察哥死了。”
简单的一句,李光信悚然一惊,慌忙抓起桌上的战报。
看过后,李光信惊讶道:
“武松?此人不是宋国的科举状元么?”
枢密使香都说道:
“就是他。”
李光信觉得不可思议,问道:
“这武松我知晓的,宋国清河县人,参加科举,去年中了殿试状元。”
“他还写了几本书,我都看过,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会...”
作为西夏的宰相,李光信对大宋的情况很了解。
特别是宋朝的大臣,他一直很关注。
武松是大宋朝堂上的风云人物,李光信自然格外关注。
《传习录》《四书章句注解》《三国演义》《三字经》...
武松写的几本书,李光信都看过。
对于武松的评价,李光信就是两个字:
书生!
这样的人,在宋朝很风光,很有前途。
但是,在西夏人看来,这样的武松就是废物!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西夏以武立国,鄙视科举读书!
听说徽宗派遣赵楷、武松为将,出征西夏,李光信嗤之以鼻,预言察哥必能斩了武松。
万万没想到,察哥死在了武松手里。
李乾顺脸色很差,说道:
“我不管为甚么,我只要武松的首级!”
“你们说,派谁去?”
李光信看向枢密使香都,说道:
“献王阿惠在卓罗和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