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看向鲁智深和杨志,说道:
“师兄本是提辖官,因为杀了郑屠,流落江湖。”
“哥哥是殿帅府的制使,因受那高俅迫害,才在这里落草。”
“小弟想问两位兄长,是否愿意到边关立功?”
听到这话,杨志激动地说道:
“我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应过武举,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不想那高俅歹毒,废了我的前程,脸上刺了金印,才不得不落草。”
“若是二郎有门路,可以到边关立功,我必去的!”
杨志的祖上是北宋名将杨业,后世杨家将的传说,就是这个。
算起来,杨志也是名门之后,可惜没落了。
从内心深处来说,杨志是想立功、重振家门的。
所以,武松问他的时候,杨志很激动。
“师兄,你呢?”
鲁智深拿起一碗酒干了,说道:
“我在小种经略相公府里做提辖,想的也是一刀一枪杀个功名出来。”
“可我在大相国寺见了高俅后,觉着这鸟朝廷也不怎地。”
“就算我等想边关立功,那高俅是殿帅府太尉、童贯是枢密使,还有那个蔡京,都不是甚么好鸟,只怕容不得我们!”
相比于杨志立功心切,鲁智深显然看得更通透。
听鲁智深这么说,杨志的心也落下来。
“师兄说得对,只怕高俅不容我们。”
武松说道:
“这个无妨,我是状元,那高俅奈何不得我。”
“童贯那厮正在西夏打仗,算起来,也快兵败了。”
“待我回去,我便要领兵打仗,兄长都在我麾下,高俅伸不进手来。”
听武松这么说,鲁智深说道:
“若是二郎能掌兵权,洒家没话说。”
杨志也说道:“二郎领兵,我们都是兄弟,有甚么不愿意。”
“只是我等都是戴罪之身...”
武松说道:“这也容易,我陪着皇帝读书,只需一句话,便能消了罪责。”
孙二娘、张青这时才觉得武松真厉害。
只是对皇帝说一句话,就能抹平鲁智深、杨志的罪过。
“如此,洒家也跟着二郎。”
杨志下了决心。
说服了两人,武松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