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易的答案,无论是天幕下历朝历代的古人,还是李易面前的李清照全都沉默了。
一千三百多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近一千二百人大学毕业。
这还只是去年一年。
按照仙人所说,大学一般是要上四年,这也就意味着后世的华夏有接近五千万在读的大学生。
高中三年,按照一年高考的报名人数来算,就有大概四千万在读的高中生。
至于初中,既然中考能升入高中的只有差不多一半,那初中生的数量差不多应该是高中生的二倍,也就是八千万左右。
再加上要读六年小学的小学生,数量还得是只有三年的初中生的一半,那就是一亿六千万。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读学生加起来差不多有三亿三千万,这还只是在读的学生。
那些已经毕业的呢?
每年毕业一千多万大学生,看那些天幕上视频中那些大学生的样子,也不过十几二十岁的样子。
算他们还能再活三十年,三十届加起来就得有三亿以上已经毕业的大学生。
所以,后世华夏读书人至少有六亿。
李清照想到了他们大宋的数据,大宋每届参加科举的人数大概能有四五十万,且不存在年龄的限制。
算上那些年幼尚为参加科举的,读书科举的士子或许也只一二百万。
整个宋朝的读书人,加起来都不如后世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甚至可能不足其十之一二。
即便如此,她之前都觉得大宋的文华已经相当鼎盛了。
但如今了解了一些后世的情况,两相对比之下,她也不得不感慨一句——他们大宋和后世的繁华相比,真的连给后世华夏提鞋都不配啊。
对比了一下自家大宋的读书人情况,李清照又好奇起了另一个问题。
“一届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有上千万,后世华夏又该有多少人口?”
“去年的统计是十四亿多点。”
“十四亿......”
和她推算出的在读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比起来,十四亿这个数据倒也不算太多。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意味着后世华夏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至少占了总人口的十之二三?
在考虑到仙人提到的九年义务教育,那就意味着后世华夏不识字人数的比例可能比他们大宋识字人数的比例还要低。
想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对后世的华夏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