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夜袭苏州(完)(第1页)

苏州城西的瓮城内,陈恪站在瓮城中央的尸堆旁,官袍左肩的箭伤已经凝结成暗红色的血痂,却仍挺直腰背。

"大人!"陆承勋拖着受伤的左腿,甲胄上满是刀痕与血污,却精神抖擞地半跪在陈恪面前,"末将幸不辱命!"

这位守备大人的脸上还带着激战后的潮红,眼中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那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才会懂的、从死亡边缘归来后的亢奋。

陈恪伸手虚扶,指尖在晨风中微微发颤:"陆守备请起,此战你当记大功。"

知乎收藏夹《明代官场心理学》自动翻开:【当你要笼络人心时,请记住——功劳永远属于集体,但荣誉必须归于个人】。

陆承勋闻言,眼眶竟有些发红。

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混迹卫所的蝇营狗苟,想起那些克扣军饷、虚报名额的龌龊勾当,更想起昨日在城墙上与倭寇搏命时,那种初入军伍的热血沸腾。

"末将...末将..."陆守备的声音哽咽了,粗糙的手指紧紧攥着刀柄,"全赖大人栽培!"

陈恪嘴角微扬,目光扫过周围或坐或站的将士们——这些农家子弟出身的士兵脸上还带着初次杀敌后的惊悸,但更多的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坚毅。

"此战,诸位皆有功!"陈恪突然提高声调,声音在瓮城内回荡,"本官必当上奏皇上,为各位请功!"

"皇上万岁!"不知是谁先喊出声,紧接着便是山呼海啸般的应和。

声浪震得瓮城墙上的碎石簌簌落下。

赵诚站在人群外围,双眼如鹰隼般锐利,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这位锦衣卫千户的手指紧紧扣住绣春刀的刀柄,心中翻江倒海——从台州保甲法到浙江漕粮改银,再到今日这场大捷,他亲眼见证了这个年轻文官如何一步步蜕变为能文能武的封疆大吏。

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几名士兵押着个五花大绑的魁梧汉子走来。

那人右肩血肉模糊,却仍挣扎不休,眼中闪烁着困兽般的凶光。

"大人!徐海抓到了!"刘福兴奋地喊道,浓眉下的眼睛亮得惊人。

这个农家出身的青年经过一夜血战,脸上已褪去了稚气,取而代之的是军人特有的坚毅。

陈恪缓步上前,与徐海四目相对。

两人身高相仿,却一个文质彬彬,一个凶悍如兽,在晨光中形成鲜明对比。

"徐海。"陈恪的声音平静如水,"久仰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