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屈服(第1页)

精舍内气氛微妙起来,胡宗宪对嘉靖的暗示视若无睹。

这种行为让喜怒不形于色的嘉靖罕见的露出一丝愠怒。

嘉靖背过身去的动作带起道袍翻飞,如同一只收拢羽翼的鹤。

他手中的拂尘却似有灵性般斜斜指向陈恪,而这位年轻的皇上红人则瞬间读懂了皇上的暗示。

知乎收藏夹《帝王心术解析》自动翻开:【当皇帝无法直接发怒时,通常会寻找代理人表达不满】。

"陛下天恩!"陈恪突然高声打破沉默,膝盖重重砸在青砖上,"臣万死不能报!此次苏州通倭案,另有隐情禀告!"

他的声音在精舍内炸开,惊得铜鹤香炉吐出的青烟都颤了颤。

胡宗宪暗自一惊,这个年轻人竟在御前如此失仪?

陈恪已从怀中取出三封火漆完好的密信,双手高举过头顶:"臣截获苏州官员与外界密信,请陛下御览!"

嘉靖转身时眼中寒光乍现,却在接过密信的瞬间恢复古井无波。

他的指尖在完好无损的火漆上划过,目光落在了上面'严世蕃亲启'几个字上,忽然轻笑一声,将信笺转递给胡宗宪:"胡宗宪,你看看。"

这声直呼其名更是表明了,皇上很不满,在这种时候,嘉靖想让任何人’上秤‘都是不会让人意外的。

而将信递给胡宗宪,则是一招借刀杀人!若胡宗宪包庇,便是欺君,若严查,则背弃师门。

丹炉里未燃尽的炭火噼啪作响,像极了引线燃烧的声音。

胡宗宪接过信笺的双手稳如磐石,但陈恪分明看见他手背上的青筋微微凸起。

密信在胡宗宪手中停留不过三息。

这位封疆大吏突然抬头,声音沉稳如钟:"圣明烛照无过于皇上。但臣以为..."他顿了顿,喉结滚动,"此事不宜扩大。"

"哦?"嘉靖的尾音拖得很长。

胡宗宪的背脊挺得更直:"东南官员多涉走私,然通倭者毕竟少数。若严查..."

陈恪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胡宗宪这话说得巧妙——既承认走私普遍存在,又暗示通倭罪名过重。

但更精妙的是后半句潜台词:真要查走私,全天下有几个干净的?远的不说,就连你陈恪浙江时漕粮改银的粮食来源...

"如此说来。"嘉靖突然打断,道袍袖口扫过丹炉,带起一片香灰,"苏州通倭案,是陈卿查错了?"

这句话像柄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