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试探(上)(第1页)

陈恪转身,绯色官袍的下摆扫过青砖地面。

裕王朱载坖正站在门槛处,一身靛青色常服衬得他身形挺拔,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惊喜。

"老师!"裕王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在陈恪刚要行礼时一把托住他的手臂,"不必多礼。"

陈恪感受到裕王手掌传来的力道,恰到好处地既阻止了他的跪拜,又不显得僭越。

他顺势起身,目光扫过裕王那张看似憨厚的圆脸——那双眼睛深处的精光一闪而逝,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

"殿下厚爱,臣愧不敢当。"陈恪的声音温和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他环顾值房,"这屋子...竟还保留着。"

裕王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老师讲学之所,岂敢轻动?每日都有专人打扫,笔墨纸砚也定期更换,就等着老师哪天得闲再来指点。"

陈恪心头微动,这间值房确实一尘不染,书案上的宣纸是最上等的澄心堂,墨锭是价比黄金的徽墨,连笔洗中的水都清澈见底,显然是今晨新换的。

如此用心,绝非临时起意。

"殿下有心了。"陈恪深深一揖,"臣不过略尽绵力,怎当得起如此厚待?"

裕王连连摆手,憨厚的笑容更盛:"老师言重了。尊师重道,本是学生本分。"他引着陈恪走向书案,"况且老师教导的'知行合一',学生受益匪浅。"

陈恪眼角余光瞥见窗外几个探头探脑的侍从,心中了然。

裕王这番做派,怕是有意为之。

为的就是在那些清流士子眼中表现,一个尊师重道的王爷,自然比骄横跋扈的更有希望。

"殿下请坐。"陈恪伸手示意,自己则站在书案旁,翻开那本《春秋》,"今日我们继续讲《襄公二十三年》,季孙宿曰:'君子务在择人。'"

裕王端正坐好,双手放在膝上,像个认真的蒙童。

但陈恪注意到,他的背脊挺得笔直,目光始终追随着自己的每一个动作。

"择人..."陈恪指尖轻点书页,"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实则蕴含治国大道,季孙宿身为鲁国上卿,深知一国兴衰,系于用人。"

窗外一阵风吹过,窗帘轻轻晃动,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陈恪的声音不疾不徐,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

择人..."裕王摩挲着玉带扣,"老师以为,当如何择之?"

窗外银杏叶沙沙作响,陈恪的声音不疾不徐:"譬如匠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