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俞大猷入赣(上)(第1页)

精舍内,沉水香依旧袅袅,却仿佛凝固了刹那。

陈恪的目光掠过瘫在紫檀圈椅中、犹自喘息不止的严嵩,那花白须发被冷汗浸湿,枯槁的手死死抓着扶手,指节泛白,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浮木。

方才严嵩那番“力挽狂澜”的嘶吼,字字句句都指向胡宗宪的维系,指向严党在东南的根基。

陈恪心中那点关于“功劳归属”的计较,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澜,便迅速沉底,归于平静。

他并非不在乎胡宗宪的心意归属,这位东南柱石的分量,他比谁都清楚。

但此刻,看着严嵩拼尽老命也要抢下这份“救命之恩”,看着帘后嘉靖那洞悉一切、带着玩味的目光,陈恪忽然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以及一种超越派系得失的明悟。

纠结于此,毫无意义。

结果已定,俞大猷的命保住了,东南的擎天之柱不至于因一场荒谬的构陷而折断。

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胡宗宪会承谁的情?

严嵩今日的狼狈闯入,陈恪昨夜的星夜安抚,乃至戚继光的千里奔波……这些在胡宗宪心中如何权衡,已是后话,也非他陈恪一人之力所能掌控。

他的重心,必须立刻回到嘉靖身上,回到如何将这“保下俞大猷”的成果,转化为真正有利于东南大局、有利于大明海疆的契机。

于是,在严嵩话音落下、精舍内陷入短暂沉寂的瞬间,陈恪再次躬身,声音清朗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务实与锐利,将话题精准地引向未来:

“陛下!严阁老洞悉奸佞,力保忠良,实乃老成谋国之言!俞将军之冤既明,其才更当为国所用!臣斗胆进言,与其让俞将军官复原职后回返浙直,不若……”

他微微一顿,目光如电,扫过帘后模糊的身影,掷地有声:

“不若令其即刻领军,直入江西!”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

瘫在椅中的严嵩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爆射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让俞大猷领军入江西?这……这靖海伯想做什么?!

纱帘后,嘉靖捻动玉圭的手指也骤然停住,显然被这大胆的提议吸引了全部注意。

陈恪不待质疑声起,语速加快,条理分明地剖析利害:

“其一,江西倭患方炽,百姓倒悬,亟待强军扫荡!俞将军乃百战宿将,对倭寇战法了如指掌,麾下更有百战精锐!其领军入赣,正可解燃眉之急,救万民于水火!此乃天赐良将于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