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俞大猷入赣(下)(第1页)

兵部衙门内,陈恪提笔如刀,朱砂在宣纸上斩出凌厉笔画,一份《咨调浙直参将俞大猷猷进京备询东南防务及新式火药应用事》的文书顷刻而成。

他唤来堂吏,声音沉静无波:“即刻用印,归档。此乃兵部常规咨调,按甲字类留档备查。”

堂吏躬身领命,捧着那纸文书,如同捧着某种不容置疑的铁律。

陈恪行事,向来如此,无论内里乾坤如何翻覆,明面上的程序,必是严丝合缝,滴水不漏,让人寻不到一丝可供指摘的缝隙。

大步流星踏出兵部,陈恪并未耽搁,径直回府。

靖海伯府内,戚继光正襟危坐,眉宇间难掩焦灼。

见陈恪归来,他霍然起身,目光如炬。

“戚兄,成了!”陈恪嘴角扬起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将精舍内惊心动魄的博弈、严嵩的狼狈闯宫、嘉靖的最终决断,删繁就简,只拣最紧要的结果道出。

“陛下圣明,已明旨俞将军无罪,官复原职,授‘剿倭总兵官’,即刻领军入赣,荡平倭寇!戴罪立功,不过是给某些人留个台阶罢了。”

戚继光闻言,紧绷的身躯骤然松弛,一股滚烫的热流直冲胸臆,虎目之中竟隐有水光闪动。

他猛地抱拳,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子恒!大恩不言谢!俞兄他……他这条命,是你从鬼门关前硬生生拽回来的!”

狂喜之余,一个念头如同磐石般在他心底悄然生根——眼前这位年轻的靖海伯,不仅智计超群,圣眷优渥,更难得的是这份为袍泽不惜涉险的赤忱!

这棵大树,他戚继光靠定了!未来若有风波,此人便是他戚家军最大的依仗!

“自家兄弟,何须言谢?”陈恪摆摆手,目光扫过窗外天色,“俞兄押解队伍,今日午后便至京郊。我已命厨房备下酒菜,你我这就出城迎他!这京城的诏狱大门,他不必进了!”

不多时,靖海伯府侧门洞开。

陈恪与戚继光翻身上马,身后亲兵抬着食盒酒坛紧随。

十余骑快马如离弦之箭,踏碎京郊官道上的薄霜,直扑城外十里长亭方向。

寒风凛冽,铅云低垂。

一行人勒马于官道旁一处视野开阔的土坡上,极目远眺。

不多时,官道尽头烟尘微起,几骑锦衣卫缇缇骑押着一辆囚车,在萧瑟的寒风中缓缓行来。

囚车木栅内,一个魁梧的身影披枷带锁,正是俞大猷!

虽身陷囹圄,脊梁却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