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狼烟骤起(二)(第1页)

嘉靖三十三年·冬·北京·兵部衙门

兵部值房内,空气仿佛凝固的铅块。

高拱猛地一掌拍在紫檀案几上,震得茶盏“哐当”作响,滚烫的茶水泼溅在摊开的塘报上,洇开一片刺目的深褐。

“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杨顺是干什么吃的?!”高拱须发戟张,双目赤红,声音如同受伤的雄狮在咆哮,“俺答亲率数万骑!兵锋直指宣大!边墙是纸糊的吗?!烽燧是摆设吗?!为何直到贼寇临境才报?!”

兵部右侍郎陈恪站在巨大的北疆舆图前,指尖正划过宣府、大同的位置,闻声转过身来。

他脸上不见高拱的暴怒,唯有一片沉凝如水的冰寒。

“高部堂息怒。”陈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值房内弥漫的恐慌,“塘报虽迟,终是到了。当务之急,是应对。”

他快步走到案前,目光如电扫过那份字迹潦草、盖着鲜红“八百里加急”印戳的塘报:

“……虏酋俺答,纠集土默特、永谢布等部,号称控弦十万,于十月廿三日辰时,猛攻张家口堡!烽燧尽燃,烟尘蔽日!敌骑如潮,攻势甚急!臣杨顺已督宣大两镇将士,据险死守!然虏势汹汹,恐难久持!恳请朝廷速发援兵!火器!粮秣!迟则……宣大危矣!”

“控弦十万……恐难久持……”高拱咬牙切齿地重复着塘报中的字眼,额角青筋暴跳,“杨顺这厮!往日里奏报边情,无不粉饰太平,言称‘虏酋畏威,不敢南顾’!如今倒好!捅出这天大的窟窿!他这宣大总督,当真是严阁老的好门生!报喜不报忧的功夫炉火纯青!”

陈恪没有接话,他心中同样骇然。

杨顺此人陈恪素有了解,确系严党核心,能力并非没有,否则也坐不稳这九边重镇总督之位。

但陈恪也不知道的是,此人最大的毛病,便是“精明”过了头,尤其在这“三市分立”之后。

自陈恪献策、嘉靖支持,宣大等地与蒙古诸部开设“马市”、“茶市”、“布帛市”以来,边境确乎安宁了许多。

蒙古贵族能用牛羊马匹换取急需的茶叶、布匹、铁器,普通牧民也能换些盐巴针线,大规模的、以生存为目的的劫掠锐减。

杨顺便是在这种“太平”景象中,渐渐松懈了筋骨,卸下了防备。

他以为,俺答也好,其他部落首领也罢,所求不过是贸易之利,纵有“蠢蠢欲动”,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意在谈判桌上多捞些好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