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志霖已到乡镇任职,杨正尧欣慰地说道:“乡镇是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最直接触摸‘民情温度’,这种‘零距离’接触,能让你跳出书本上的‘群众概念’,真正理解‘民生无小事’的分量。
带过乡镇的队伍,才能理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逻辑,避免‘拍脑袋决策’。
志霖,希望你在回水湾镇全方位锻炼‘实战能力’,在‘接地气’中褪去青涩,在‘啃硬骨头’中增长本领,最终成为一个‘既能抬头看路,也能低头拉车’的实干家,为长远发展铺路。”
“感谢校长教诲,我一定牢记于心、付之于行!”
杨正尧接着说:“志霖,谈谈基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张志霖整理了一下头绪,汇报道:“校长,现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绝不是调侃与玩笑。目前,农田还有老一辈村民苦苦支撑,往后年轻人不会种地,村庄和象征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杨正尧点了点头说:“是呀,种地挣不了几个钱,大家都外出务工了。未来的农村,纵有良田千亩,却无人懂耕种,这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小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可是那些不该丢掉的东西,也急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发扬!你继续说。”
“第二,就是债务问题。大家是敢于举债,旧债未还又添新债。现在基本上是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寅吃卯粮。
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乡镇是‘小牛拉大车’,财权小,而事权大,财力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上级请客,下级买单,县上将本应该自己负担的责任推给了乡镇。包括一些上面虽有投入,但需地方出配套资金的‘钓鱼工程’, 成为乡镇债务的一大来源。
还有,乡镇是活在考核评比的汪洋大海之中,直接与个人升迁和物质待遇息息相关。比如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经济指标,几乎都是一票否决。完不成指标不仅升迁表彰无望,而且要‘黄牌警告’,甚至就地‘免职’。
在这种压力下,乡镇只能‘硬来’,表现为‘借钱’办事,花钱做‘秀’,导致了乡镇负债‘驴打滚’式增长……”
杨正尧感慨道:“这就是下基层的意义,实践出真知。你看到的是乡镇债务,其实更为严重的是县级债务,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化解路径,要不然迟早会出大问题!还有呢?”
张志霖继续汇报:“人手短缺,年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