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远点点头,又想起一桩事,眉头微蹙道:“国土局的高月龙,这几天没少来我办公室,话里话外总在暗示,当初批那个项目的时候,有主要领导打过招呼。我担心他心里不服气,不接受处分,万一闹起来就不太好收场了!”
张志霖听罢,轻轻叹了口气:“这层窗户纸,咱们心里都清楚 ——如果没人‘打招呼’,借高月龙几个胆,他也不敢违这个规!可眼下这事闹到这份上,总得有人出来扛责任,毕竟他是经手人。书记,你对县里的干部比较了解,高月龙背后站着那尊‘大神’?”
“据我所知,他没什么过硬的靠山。以前好像有个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但也退了好几年了,早就人走茶凉了。”
张志霖沉吟片刻,抬眼道:“这样吧,我先找高月龙和李振军聊聊,试探一下他们的口风。”
还是那句至理名言: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否则出了事,没有靠山的人往往容易成为牺牲的对象。在县里当局长,你最起码得在省里有个副厅级以上的“靠山”,关键时刻给你‘走风漏气’、帮你“消灾解难”,这才算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此时,办公楼的几扇窗户后,正有不少领导干部悄悄探着身,目光紧紧落在院内——尤其那些牵扯到 “遗址” 破坏事件的单位负责人,更是心弦紧绷,眼神里满是焦灼。他们忍不住揣测:这两位领导,该不会是在商议如何处理人吧?
……
下午刚过上班时间,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赵财旺便拿着校园长公开聘任的相关材料,匆匆前往县长师博文的办公室汇报。
这场看似走流程的 “汇报”,实则是两人心照不宣的 “内定环节”—— 所谓的人选商议,不过是在名单上圈定早已默认的对象,公开聘任只是表面文章,给民众看的。
谈及回水湾镇中学校长的人选时,师博文甚至没多翻看材料,目光扫过名单便毫不犹豫地在 “张奇” 的名字旁画了个对号。赵财旺看在眼里,瞬间领会了县长的意图,自始至终没有半句异议,默契地默认了这个决定。
待讨论到县一中、县一小、县二小和县一幼这几所核心校园的校长人选时,赵财旺先是顿了顿,才小心翼翼地开口:“县长,前几天张书记特意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专门提了这几所学校校长的人选,说是……”
话还没说完,师博文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语气斩钉截铁:“人家都要拿走你聘校长的权力了,你理他作甚?就按我们商定的人选来!”
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