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略一回忆,缓缓说道:“《伤寒论》原文中,提及‘日晡所发潮热’或直接说‘潮热’的条文共计有10条。”
“《伤寒论》第一百零四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七条: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百零一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伤寒论》第二百零八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第二百零九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二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伤寒论》第二百一十四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伤寒论》第二百一十五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论》第二百二十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二百二十九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张景一口气,便将全部10条都一字不拉地背完了。
王森和桂翠两人惊得眼珠子都快要掉出来了,纷纷叹服:“张医生,你可真是太牛了!”
“张医生,你脑子该不会是电脑做的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