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麻附细汤和真武汤(第1页)

患儿,男,13岁,慢性鼻炎史,近两月鼻部症状明显,清涕多,喷嚏频,鼻塞明显,夜间尤重。爱挑食,二便正常。

查:咽略红,舌淡红,苔薄腻而水润,脉浮滑。

诊断:太阳少阳少阴合病(阳虚湿滞证)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6克,炮附片10克,细辛6克,沙苑子10克,刘寄奴15克,白蒺藜6克,鬼箭羽15克,蜀椒3克,辛夷花12克(布包)、檀香3克。

另:自备生姜5片(一块钱硬币大小及厚度),葱白7根(小葱去青),大枣3个(掰开)。

6剂。

写完病历开处方,然后又交待了煎服方法和饮食禁忌。

老父亲对于这些,倒是没有任何疑问。

只是问了句:“张医生,我这孩子的鼻炎到底是怎么得的?我们全家,咋就他一个人得哩?”

张景略一思忖,解释道:“如果你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比农村孩子更容易得鼻炎。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环境污染和饮食不节导致的。”

老父亲皱了皱眉头,诧异道:“应该不会啊,张医生。不瞒您说,我家老婆子有点儿洁癖,在家一天到晚就爱洗洗涮涮。做菜也特别干净,每次得反复冲洗好几遍,按理说,不能饮食不洁吧?”

张景微微一笑,纠正道:“我说是节制的节,而不是清洁的节。简单来说,就是吃的营养太丰富了,身体消化不动。”

“我这个孩子可能吃了,看他消化应该没问题啊?”老父亲还是一脸的不解。

张景只好继续解释道:“我们中医讲的消化和西医不同,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中医的消化主要是靠脾胃来完成的,而胃只是将吃过去的食物进行粗加工。就好比将一棵树砍回家,去掉枝叶并锯成几段。”

“但是,最终要把这棵树变成桌椅板凳,甚至是制成木浆纸供人使用的话,还得更为精细化的加工才行。而这种精细化加工对应于人体五脏,脾就正好扮演着这个角色。”

“哦,原来如此。”老父亲这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说道:“难怪您刚刚在纸上把牛奶,牛羊肉这些他平时爱吃的食物都圈出来,不给他多吃了。原来是他虽然吃得下去,但是没法全部消化掉啊。”

张景微微颔首:“没错!通过诊断,在中医讲的代谢方面,你家孩子是典型的胃强脾弱。吃进去的东西,如果不能很好的代谢吸收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