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李微微的深入报道(第1页)

李梓琪的身影和那份被遗忘的保温桶,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涟漪尚未完全散去,一个更具冲击力的波澜已接踵而至——她的“假想敌”,那位干练犀利的财经记者李微微,再次来到了明德堂。

这一次,她的到来不再带着初次试探时的功利与算计,而是目标明确,气场全开。她不再是孤身一人,身后跟着一位背着专业相机、表情严肃的摄影师。

“张医生,冒昧再次打扰。”李微微开门见山,笑容依旧职业,但眼神中多了几分郑重和探究,“上次和您聊过之后,我对您这个‘中医临床实战孵化计划’非常感兴趣。

回去后我做了大量调研和思考,认为这是一个极具社会价值和新闻深度的选题。所以,我正式向周刊申请了专题报道,已经获批。今天,希望能对您和您的计划进行一次正式的、深入的采访。”

她将一份制作精美的采访提纲递给张景,上面罗列的问题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是聚焦于模式、困境、社会意义以及小雅那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张景接过提纲,快速浏览,眉头微蹙。他依旧对媒体保持着本能的警惕,尤其是经历过之前的风波。

李微微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补充道:“请您放心,这次的报道将完全立足于事实和深度观察,旨在客观呈现您和您的团队在中医传承困境中所做的艰难探索和取得的宝贵成果。

我们周刊的读者群体高端,影响力广泛,这或许能为您的计划吸引到真正有价值的关注和支持,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资源上的。”

她的话切中了张景内心的需求。孵化计划要发展,要推广,要应对县中医院那样的体制内阻力,确实需要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舆论支持。

这时,杨主任正好也在诊所(他如今已是明德堂的常客,医院那边的压力似乎也拿他这块“老滚刀肉”没了办法)。

他凑过来看了看提纲,眼睛一亮,低声道:“小老乡,这是好事!《鹿县财经》影响力不小,能上他们的深度版,比我们自已宣传强百倍!只要他们客观报道,对咱们计划绝对是大利好!”

黄彪也抻着脖子看了一眼,嘟囔道:“要是能把老子妙手回春的事迹也写上一笔…”

张景沉吟片刻,又看了看李微微那双此刻显得真诚而专业的眼睛,终于点了点头:“好吧。但我有几个条件:报道内容必须经我们最终确认;保护患者隐私,尤其是小雅;不能进行任何夸大或不实宣传。”

“没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