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县财经周刊》以其精美的印刷和深入犀利的报道闻名于本地。当最新一期出版,带着墨香的杂志被送到各个报刊亭和订户手中时,封面上的大字标题格外引人注目——《“孵化”中医:一家小诊所的“疯狂”实验与希望》。
副标题更是抓人眼球:三个月能否培养出合格中医?重症肌无力少女的奇迹转变背后!
李微微的这篇报道,以其专业的笔触、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文章既生动描绘了明德堂内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和张景、杨主任等人的理想与坚持,也客观记录了面临的阻力、质疑以及小雅这个极具冲击力的病例。
配发的图片(经过处理保护隐私)虽然模糊,却更增添了一份真实感。
一时间,明德堂和张景的名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鹿县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知识阶层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中传播开来。
咨询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大多是患者打来询问能否就诊或报名培训的。明德堂门口,再次出现了排队的人群,其中多了不少看起来像是知识分子或从远处慕名而来的面孔。
甚至有一两家本地小媒体闻风而来,想要进行跟踪报道。
声名,如同潮水般涌来,带来了更多的认可和机会。桂翠忙得接电话接到嗓子冒烟,王森和黄彪的诊室也接待了更多因报道而来的新病人,连学员们走路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然而,正如李微微所预警的那样,学术界的审视和质疑,也以更直接、更尖锐的方式,到来了。
最先发难的,是本地网络论坛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健康养生”版块。一位署名“杏林求真”的网友,贴出了一篇长文,
标题就充满火药味:《是医学奇迹还是商业炒作?警惕“中医速成班”与“个案神话”背后的陷阱!》
文章作者显然具备相当的中医专业知识,他从学术角度对报道内容进行了逐条批驳:
“其一,‘三个月培养合格中医’之说,违背医学教育基本规律。中医博大精深,望闻问切非一日之功,岂是填鸭式教学和短期培训所能成就?
此等宣传,恐误导学子,败坏中医声誉!”
“其二,所谓‘重症肌无力治愈案例’,更值得深究。西医诊断明确之重疾,仅凭中药短期见效,是否符合医学常理?是个体差异导致的偶然性缓解,还是确有其效?
有无严谨的西医检查指标前后对比?个案的成功,能否代表普遍疗效?其中是否存在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