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舆论的风波因扎实的数据对比而暂告平息,但张景肩头的压力并未减轻分毫。国际视频交流会的日期日益临近,他需要准备的发言稿和应对策略愈发繁复。
然而,现实的挑战总是不期而至,将他从宏观的战略思考拉回具体的临床战场。
河口镇的疫情虽然因预防措施的介入和轻症患者的有效治疗而得到初步控制,但疾病的自然进程中,总会有少数患者因年龄、基础疾病或个体差异等原因,病情不可避免地走向危重。
市传染病医院(定点收治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成为了新的焦点和战场。
这天下午,张景正在驻地整理资料,一个紧急电话打了过来,是市传染病医院中医科主任打来的,语气焦急:
“张医生!杨主任!我们这边ICU刚收治了一位从河口镇转来的危重患者,情况非常棘手!西医这边呼吸机、抗病毒、抗炎治疗都上了,但情况还在恶化!院里希望中医能立刻介入会诊,看看有没有办法!”
病情就是命令!张景和杨主任立刻动身,赶往市传染病医院。
穿过层层隔离通道,换上厚重的防护服,他们进入了气氛紧张压抑的ICU。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和各种仪器运行的声音。
一位老年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中央,身上插满了管子,呼吸机有节奏地发出声响,监护仪上的数字和曲线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主管的西医专家面色凝重地介绍情况:“患者,男性,72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转入时高热不退,呼吸衰竭,严重低氧血症,肺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弥漫性磨玻璃影,‘白肺’面积超过70%。
目前给予了高流量氧疗(接近机械通气条件)、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预防感染、支持治疗……但氧合指数仍在持续下降,炎症风暴指标很高,情况很不乐观。”
张景和杨主任凑近床边。无法诊脉,但他们能仔细观察。
患者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口唇紫绀。透过防护面屏,能看到其舌质紫暗,苔灰黑燥裂,如同焦炭!这是阴液耗竭、热毒深陷的危象!
“大小便情况?”张景沉声问。
“少尿甚至无尿,大便数日未解。”护士回答。
“四肢末端温度?”杨主任问。
“厥冷(冰冷)。”护士摸了摸患者的脚。
张景和杨主任对视一眼,心情都沉重到了极点。患者此时的表现,已不再是单纯的“湿热疫”,而是热毒极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