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茶楼里讲的好像是包公案,我听到了那说书人大喊沉冤昭雪。”宋虎道,他摸头,“上回好似也是说的这个。”
“咋没啥新意。”宋虎吐槽道。
他虽没进过茶楼听书,可却从旁人那听到好几回,这茶楼那人也常来。
这茶楼半月一旬的不换书,他可就不能听新的,可不着急。
宋溪点头。
自古以来,百姓多爱看这一类说书。尤其是行侠仗义的侠士风范,大受欢迎。
茶楼过后,没走几步便到了杂货铺,宋虎告别去里头送货。
两人分道扬镳。
宋溪继续朝前走,到了书店才停下来。
店里的小二看见他,忙笑着道:“宋学子,可是来交书?”
宋溪笑道:“是啊。”
他从几个月前便开始接抄书的活,因着字迹工整,不易出错。
宋溪每抄一本书的五百文到七百文之间。
他多是接《论语》,还有一些不常售出的《大齐律》《大齐令》。
前者是为了赚钱,后者则有私心。
了解此处法律,宋溪觉得还是很有必要。
懂法可帮助规避风险、合法维护利益,避免因不懂律例而遭受冤屈或损失。
而且说不定这于科举与仕途上有助力。
交完上次接的任务书《论语》,拿到酬金,宋溪转身向外城门处走。
靠近城门处的一处茶饮小摊,着青色道袍大约十二三岁的少年正独自坐着。
少年抿一口茶,不时朝一处望。
“宋弟。”孙永康轻声喊道。
宋溪瞧见了他,速度略快走过去,笑道:“孙兄。”
孙永康已然站起来,二人说笑着朝城门外走。
两人昨日散学时相约好一同去往城外最近的寺庙,青山寺。
寺庙环境清幽,远离市井喧嚣。
主持是位有名的大师,听闻与府城的汉南书院的多名教授关系甚匪。
当然,他们要去此,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书院提供藏书,可供学子们免费借阅。
不能带走,只能在寺庙内读书。
二人从前也相约来过几次,对青山寺的感观很好,遂而一有空便会来。
孙永康此人是在宋溪升入甲班之后认识的。
宋溪自三年前再经历两次月考又得甲上后便破例提早升至甲班。
他是甲班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