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事?”那妇人擦了一下嘴角,大惊失色。
她方才还琢磨着快过年的时候去割点肉,这要是涨了两文,可不得了。
“可不是,”李翠翠道,“说是天冷了,猪容易冻死,这肉啊就金贵了。”
穿着花袄的老妇叹气道:“哎,往年这肉就昔贵,今个咋还涨。咱这老百姓哪还吃得起。”
“可不是吗?”李翠翠深有所感,她有一些气道,“这天怪啊,咋把猪冻死。”
李翠翠隔两日就会割一些肉分两天给宋溪吃,这一来二去,那要多花多少文。
说不准多买几次,还能再多割一斤肉。
几人长吁短叹,说着说着话题转到了李翠翠身上。要说这几个人里日子过得最好的,莫过于李翠翠。
这可是在县城住了三年,哪像她们,没个要紧的事都舍不得那一文钱坐牛车。
“李妹子,你家小宝读书咋样?”妇人问道。
几人关系算好,李翠翠也不说那些虚头巴脑的,直道:“好啊,夫子那可是常夸小宝聪明呢。”
“真的啊,”老妇道,“那以后你可不是秀才老爷的娘了!”
李翠翠一下笑出声,想着都美。
“哪有,可还要读好几个年头呢。”
她可听说李夫子当年十七考中童生,二十四才考中秀才。
小宝才八岁,指不定还要多少年。
天还是冷,也就这午时日头热些。
冷的人没劲,没聊两句就散了。
李翠翠走了回来,瞧见宋溪在房里看书,又想起秀才老爷的事。
李翠翠想着儿子说不定也能像李夫子那样,二十四就考中秀才。只是这还要读十余载,也不知她和大山哥还能不能供。
腊八粥多煮了一些,李翠翠同宋溪吃过就当饭了。
家中其余人没有吃午食的习惯,只看着他们吃。
宋大丫今年已经十五,到了相看的年纪,平常就在家里干活养养。
李翠翠这边刚抹嘴放下碗,宋大丫就过来收碗筷,连带着宋溪的一起。
李翠翠瞧着宋大丫的模样,忽然有了一些想法。吃过饭,李翠翠待在屋里,叫来陈小珍。
“大丫的亲事你上心了没。”
陈小珍点头,有些犹豫道:“娘,我看过了,我娘家嫂子有个侄子人不错。大丫……”
李翠翠直接打断。
“你娘家嫂子?”她语气不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