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历年考题(第1页)

李翠翠用料很厚实,味道或许不如外头卖的,却叫人吃的很过瘾。

宋溪吃了两个包子,喝了一杯温水润喉。

李翠翠吃的与宋溪差不多,只比他吃的快一些。

私塾门口,只有李伯一人,见宋溪过来笑道:“早安,宋学子。”

“早安,李伯。”宋溪行礼道。

“嗯,去吧,夫子在里面等你。”

“嗯。”

宋溪进入,甲班已经来了四人,他是最后一个到。

辛宏胜率先看见他,笑道:“宋兄,你可来了!”

崔修真紧随其后道:“宋兄。”

自茶楼一别几人许久未见叙旧一番,至李夫子自外头进来,几人连忙站起来行礼。

“夫子。”

李夫子点头,示意他们坐下。

“我准备了一道历年考过的题目,你们拿到手后可解。”

宋溪拿到考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出自《礼记·大学》,属“五经”之《礼记》篇。

宋溪一下明白过来要答什么,稍微沉思片刻。一边研墨,一边在脑中构思。

宋溪看过有关考题的答卷,胸有成竹落笔于草纸之上。

“《大学》开篇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三纲领者,乃儒门治学立世之总纲,其义深远,其序井然。”

“朱熹《大学章句》释“明明德”曰:“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盖“明德”本为人心所固有,乃天之所赋、理之所存,如日月之明,原无遮蔽,然为私欲所蔽,遂失其本真。故“明明德”者,非外求他物,实乃克己复礼、去蔽存真,使固有之明德复显其光,此乃为学之根本,是修身立己之始基。”

“次言“亲民”,朱子引程子语注曰:“亲,当作新。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夫“明明德”既成,非独善其身而已,更当推己及人。以己之明,启人之蒙,导民革除旧弊、迁善改过,使天下之人皆能复其明德,此乃由己及人、成己成物之延展,是修身之后治国平天下之阶径。”

“终言“止于至善”,朱子释曰:“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此“至善”者,非一端之善,乃万事万物各得其理之极致,如君止于仁、臣止于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