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给了10斤粮票(第1页)

生活在首都的人都有饿死的情况,更别说其他地方了,特别是农村现在的情况可能更糟。

赵繁打算画的是怎么判断一个人处于即将饿死的状态,或者是接近危险的状态,以此警示世人。

他还会画一些预防这些症状的应急方法,电脑里没有这些知识,毕竟21世纪已经没有这种民众面临饥饿的情况了。

相关的医学知识,他电脑里没有,图书馆里却有,即便有好些都是外文,作为干过一段兼职的翻译,这点小问题自然难不倒赵繁。

这个时代写文章,但凡涉及专业知识,必须得注明引用出处,赵繁把需要用的知识都抄录了下来,趁着天还没暗下来就匆匆回家了。

这个四合院里的人大部分是钢铁厂的职工,赵家也不例外,赵繁的爸爸赵德福是钢铁厂的锻工,和后院的刘家差不多。

因为粮食紧缺,工厂也开始排班,反正能应付任务量就行,没事的工人就可以回家猫着,减少消耗。

赵繁回家的时候全家都在,而且加了各种乱七八糟草根的杂粥也煮好了,就等着他回来开饭。

这种时候,即便是一点渺茫的希望,大家也会非常上心,王桂香回家就把赵繁的想法跟赵德福说了,其他人自然也知道他去图书馆做什么。

见他回来,全家都一脸期待地看着,只等着他公布有没有可以赚到粮票的机会。

如果是21世纪,赵繁应该谦虚几句,即便他有金手指辅助,比别人获得稿费的概率要更大,但到底能不能获得,他心里也没底。

可现在大家需要的是希望,赵繁权衡了一下,点头说道:“图书馆外面就放了一个信箱,投稿不用花钱买邮票,我还挺有信心的,不过画稿子可能要几天,回稿就不知道要多久了。”

听到有希望,大家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只有赵德福拍了拍大儿子的肩膀说道:“反正是试试,也不花钱,待会儿你可以多喝一点粥,这样也有力气写故事。”

他完全没注意到赵繁说的是画稿子,而不是写稿子。

嘱咐完了大儿子,赵德福又看向妻子和两个孩子,继续说道:“这事就不要往外说了,现在大家都饿急了眼,会干出什么事儿谁也说不准。”

虽然这种事是各凭本事,但在这种时候,最忌讳患寡而患不均,有什么好事还是自己偷着乐比较好。

为了增加过稿的概率,这几天赵繁几乎每天都去一趟图书馆查资料,确保内容的严谨性。

阎城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