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赵繁非常庆幸自家是住在前院,要不然他即便只带两斤肉回来,估计也很难脱身。
王桂香看到儿子又带着东西回来,习惯性地唠叨:“这才去上班两个星期,想家直接回来就行,又不是出远门,怎么总买东西回来,院里的人知道该有意见了。”
对于这个事儿赵繁也挺烦的,开口就吐槽道:“这又不是偷抢的,有条件了就过得好一点,也不碍着谁什么事。”
王桂香无奈地摇了摇头:“确实不碍着别人的事,但是碍着别人的眼了,你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成天都吃不饱,你邻居家却每天大鱼大肉的,心里能舒服吗?”
赵繁有点无语,他敢打保票,家里绝对是不可能买鱼买肉来吃,也就是自己买回来吃了这几顿,他也就是两个星期前和上个月买了一次,怎么算也不至于大鱼大肉吧?
不过他也不想跟母亲争执这个,肉反正买了,就院子里的情况,母亲肯定全做了,反正能吃到就行。
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他就问起了中院贾大妈又在闹什么?
提到这个事,王桂香就兴致勃勃了起来。
她八卦地对儿子说道:“傻柱够有本事的,不声不响就给他媳妇在后勤处找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虽然粮食指标只有23斤,工资也才18块,可足够他媳妇吃喝了,最重要的是能把户口转到城里,然后你贾大妈心里就不舒服了。”
秦淮如嫁到贾家也好几年了,贾大妈就认为街道办转户口应该优先秦淮如,为了这个还去找王主任闹了一通。
人家王主任也不是吃素的,指责贾大妈没事找事,因为户口普及是在秦淮如嫁到贾家之后,当时街道办可是劝了贾家婆媳把户口转到城里,是她们贪图乡下的田地没有转。
至于樊春香的情况,王主任也告诉了贾大妈,那是因为人家找到了工作,要是秦淮如想转户口,去找一份工作他立马就给转。
城市户口之所以这么难转,还是关联了粮食指标,像秦淮如这样没有工作,要是转了城市户口,那就每个月得领政府的最低粮食配给,不仅是她的,还有她的两个孩子。
像樊春香这样有工作的情况,就不需要领政府的最低粮食配给,而是跟着工作单位的工作指标粮食走,这就不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街道办当然很轻易就给她转了户口。
至于生的孩子,确实是在政府的粮食指标范围内,但那也是最低标准,能不能吃饱,还是看家里有没有人有工作。
解释完了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