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繁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是和平时期的阎埠贵,肯定不会再自讨没趣。
可现在粮食就是救命稻草,即便再难堪,阎埠贵只能厚着脸皮表示,他只是想让阎解成像樊春香那样进入后勤部门。
总不能那样的部门也要求会好几种外语吧?
虽然赵繁入职外交部没多久,但刚搬进家属院的第一天,他就去找门卫大爷了解了很多情况。
听出阎埠贵竟然想让阎解成进入外交部的后勤部门。
赵繁不由得苦笑道:“外交部的后勤招人标准比我这样的翻译还严格,翻译只负责分内工作,但后勤部门是统领全部门的文职工作,就我了解的情况,只招收有军政背景的人。”
连三代贫农都进不去的地方,阎埠贵这样小业主成分的儿子,怎么可能进得去?
听到赵繁解释后勤部门的人员结构,阎埠贵立刻就明白,外交部和钢铁厂的后勤部门完全是两码事。
像赵繁这样经常外出访问的人员,一般只能知道涉及翻译和专属的资料,即便这样也要一再的签署保密协议。
外交部的后勤不可能对他们保密,因为人家要统管全部门,所以那些人只会选有军政背景的,而且还得住在家属院。
赵凡这个委婉的解释让阎埠贵更加明白一件事,家庭成分的重要程度可能还在户口属性之上。
当四合院的人还局限在户口的性质,人家却上升到个人的出身成分上了,只能说四合院的人和赵繁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大家已经不在一个阶层了。
在场的人是来中院看热闹的,自然有闲情逸致关注四周,阎埠贵虽然把赵凡拉到一边小声议论,但也不是没有人听到刚才的内容。
然后想找赵繁打听外交部是否招人,顿时就打消了这个心思,实在是高攀不起。
这会大家都反应过来了,赵繁能进入外交部可能就是走了狗屎运,其他人再想去尝试,成功的概率真的非常小。
回到家之后,赵凡说了贾大妈的情况,还说了阎埠贵的打探。
对工作,王桂香没说什么,却对贾大妈的事发表了意见:“阎老师估计是觉得人多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你,贾张氏闹这一出,不是为了给院子里的人添堵,而是闹给易师傅看的。”
赵繁自然要问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别家都有城市户口,粮食指标降得再低,忍忍还是能过下去的,贾家却实在忍不了一点。
因为他们家只有一个人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