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提了方案,赵繁也不可能不提,而且他确实有一个不错的想法。
他对着所有人说道:“别人都已经形成了壁垒,我们作为后来者,不可能轻易破了别人的防御,为今之计只能另起炉灶。”
冯向阳立刻来了精神,追问道:“我们的咖啡豆只来销售一圈,而且在意大利也没有半点关系和人脉,又怎么能另起炉灶?”
他很清楚赵繁说的另起炉灶是什么意思,现有的销售方既然有了固定的采购渠道,赵繁的建议应该是寻找新的销售方。
那就面临两个难题,一个就是他们就来卖一次咖啡豆,后续就不可能再这样亏本促销了,似乎也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另一个就是去哪里找这样的销售方?
赵繁反问冯向阳道:“如果有钱赚的话,我们为什么只卖一次呢?”
巴西是生产咖啡豆的,虽然也有二次加工的工厂,可大多只生产半成品,并不能直接放到商店里售卖,还需要进行加工和精美包装。
如果华夏在欧洲五国找到分销商,完全可以把未加工的咖啡豆运到国内,在国内开设一个二次加工厂,进行精美包装后再销售到欧洲。
现在国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而且用工成本非常低廉,甚至是忽略不计,说不定一进一出还可以弥补他们销售咖啡的亏损,即便是亏了也不要紧,因为这个工厂不仅可以增加工作岗位,还能赚外汇。
赵繁的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宏大了,也很超前,根本不是冯向阳能做得了决定的。
还不等他声明这点,赵繁转头又说道:“这些情况先上报领导,能不能行的也不是我们说了算。”
然后他还告诉冯向阳,如果可以的话,现在他们就可以去借一台咖啡机,摆文化摊的时候,拿国内带来的咖啡样品在旁边也弄个摊,免费提供饮用,为寻找新的分销商做铺垫。
因为他们是出来访问五国之后才会回去,带来的咖啡样品还挺多的。
如果国内的领导同意了这个方案,这些样品就不用提供给访问国家,直接拿来摆摊,吸引那些潜在的客户。
冯向阳嘴上说要由领导做决定,但会议上却要求其他人完善赵繁的方案,可见他对这个提议会通过抱有很大的信心。
经过一天的讨论,所有人都对这个方案充满了信心,要是能和国外的经销商签订长期的合同,即便还是有所亏损,那这也是赚的外汇,单这点就极具吸引力。
国家现在最紧缺的其实并不是粮食,而是外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