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交部的官员,赵繁即便要写商业报告,也得从外交视角来写。
其实这份报告的宗旨就是赚国外的钱。
在21世纪,华夏赚国外的钱靠的是工业技术,比如给人家建铁路、造船,要不就是卖光伏产品和新能源电车。
可现在是60年代,这些赚钱的项目都还是没影的事,即便是想复制粘贴也并非一时之功。
既然那些高科技工业技术暂时卖不了,那就得想想能卖的东西。
赵繁扒拉了一圈,发现也就丝绸、瓷器,还有茶叶有些操作空间。
不过想做这个生意,还得先和别国建交。
华夏与其他国家都还停留在交流沟通阶段,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表现出要建交的意向。
就像领导们经常批评赵繁的话,不管想法有多天马行空,有没有解决的办法,都得先提出来,讨论了之后再说。
所以他写这份报告还挺顺利的,只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比如怎么和欧洲、漂亮国建交。
这些国家现在都结成统一战线,就是为了遏制华夏的发展,这种时候怎么可能松口让他们经商呢?
赵繁本来想在回单位之前跟何雨水谈一谈,没想到临近考试,她最近并没有回四合院。
想着下次再谈也行,也许时间跨度久了,人家也就自动放弃了。
回到外交部,赵繁就把这份报告交给了上司,林鹏飞看完就对这份报告的解决方案提出了疑问。
“想法确实挺好的,但没有建交的话,还是像你之前去欧洲访问的情况一样,没有当权政府的首肯,产品是进不了他们国家的。”
那个时候不少本地的经销商对廉价的咖啡豆有意向,可就是因为国家不允许,最终也没能做成那笔生意。
赵繁的建议是建立丝绸、瓷器还有茶叶的工厂,由国家统一管理工厂和销售,收入自然全部归公。
华夏自古就盛产这三个产品,品牌摆在这里,只要能建交把东西运过去,不愁卖不出去。
所以一切都卡在别人愿不愿意让他们把产品运进去,也就是建交的问题。
赵繁无奈地说道:“这是我能想的所有办法了,也许大家集思广益,说不定谁可以想出解决建交的问题。”
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
林鹏飞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了,建交是国与国之间的大事,赵繁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很正常。
除了这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