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的东南部,有一片充满故事与魅力的土地——香坊区。它是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达344.5平方千米 。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香坊区的历史,是一部历经岁月沉淀的长卷。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阿什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这片土地开始孕育文明的种子。清嘉庆年间,香坊地区已形成“田家烧锅”和“厢房”等村屯。“田家烧锅”作为当时重要的酿酒作坊,在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生产的白酒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交易,逐渐带动了周边商业和人口的聚集 。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成为香坊区发展的关键转折点。1898年,中东铁路在香坊设置火车站,称哈尔滨驿,这是当时对外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伴随着中东铁路的第一声汽笛,香坊区开始从哈尔滨走向世界。以香坊火车站为中心,工兵路(现公滨路)、草料街、陆军街等30多条街道延展生长,地方事务所、铁路医院、守备军司令部、小学及近代企业等各类建筑拔地而起,老香坊的道路与建筑形成了近代哈尔滨的城市雏形,香坊也成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商埠。
1900年,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落户香坊区,这不仅开启了中国啤酒酿造的历史,也标志着香坊凭借开放通商优势成为哈尔滨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此后,世界各国的移民大量涌入哈尔滨,在香坊生活和贸易往来,各类工商业企业迅速发展,让香坊区充满了异域风情,也为哈尔滨赢得了“东方小巴黎”的别名。
在历史的长河中,香坊区也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1946年4月,哈尔滨回到人民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香坊区也随之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一五”时期,作为祖国大后方的老工业基地,国家从全国各地抽调大批干部和工人支援哈尔滨建设。香坊逐步形成了电站设备、工量具、中小轴承、轻合金材料、轻型飞机和直升机、亚麻纺织等生产基地,构筑了哈尔滨基本的工业格局,奠定了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机电工业基地的地位,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因此被誉为“中国动力之乡”“中国能源之乡”和“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 。
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原香坊区和动力区,设立新的香坊区,这一行政调整进一步整合了区域资源,为香坊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下辖乡镇街道特色
截至目前,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