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伟即将赴京参加:《全国政法系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消息,迅速在汉东官场传开。
祁同伟进京,在汉东,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祁同伟这只雄鹰,即将挣脱吕州这片小小的天空,前途不可限量。
同时吕州市委,不少人结结实实地松了口气。
这位煞神总算要挪窝了,以后大家都能睡个安稳觉。
...................................
此时。
市委机关宿舍大院。
高育良的家里。
高育良,祁同伟如日常般的师生会面。
祁同伟坐在老师对面,姿态恭敬。
“同伟啊,要去京城了,心情怎么样?”
高育良亲自给他续上茶水。
祁同伟恭敬的接过茶水。
“高老师,说实话,心里没底。”
祁同伟的回答很坦诚。
“没底?”
“你祁同伟什么时候怕过?在金山县,面对几百号抬着棺材的村民,你都没怕过。”
“那不一样。”
祁同伟摇摇头。
“在吕州,在金山,我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因为有老师您在,我心里有主心骨。”
“可到了京城,那是天子脚下,卧虎藏龙。我两眼一抹黑,如履薄冰。”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捧了高育良,又表达了自己的“谦逊”和“不安”。
这番话,既是表忠是一种高明的政治表态。
“你能这么想,很好。”
高育良点点头。
“说明你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你越是春风得意,就越要小心谨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让我想起了明朝的一个人……”
话题转得很快。
但祁同伟立刻就跟上了。
“老师教过我们,以史为鉴,老师是想说,万历朝的那位张江陵?”
“哦?”
高育良的脸上露出赞许。
“那我们今天就聊聊《明史》。”
“万历新政,一条鞭法,考成法。他用十年时间,为大明续了命。国库充盈,边防稳固,朝政清明。可以说,他是大明朝的顶梁柱,是救世的能臣。”
祁同伟静静地听着。
“但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