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京城与汉东的博弈(第1页)

送走同事,方悦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她坐回椅子上,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她为祁同伟能得到高层的赏识而高兴,这证明她的眼光没有错。

但另一方面,一种强烈的不安。

高建瓴的圈子,她太了解了。

那是一群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玩家”,他们有理想,有资源,但也信奉最现实的利益交换。

他们看中祁同伟,绝不仅仅是欣赏他的才华,更是看中了他未来潜力。

她担心,祁同伟一旦被这个圈子过早地吸纳,就会迅速被同化。

他身上那种来自基层的、朴素的、甚至有些粗粝的“纯粹性”,会被京城精致的权谋和利益算计所磨平。

他会从一个解决问题的实干家,变成一个制造概念的政客。

那不是她想看到的祁同伟。

她想要到的,是那个在课堂上,坦然承认自己屈辱过往,并将其升华为理想祭品的悲情英雄;

是那个在汇报时,心怀天下,构想着完善政法安全“稳定器”的战略家。

这个人,不应该成为某个圈子的附庸。

沉思良久,方悦下定了决心。

她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李文亮副部长的办公室。

“部长,我是方悦,关于祁同伟同志的后续安排,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想向您汇报一下。”

再次走进李文亮的办公室,方悦的心情比上一次要沉重得多。

“说吧,什么想法?”李文亮示意她坐下。

“部长,我听说,有一些同志建议,把祁同伟同志直接调到部委机关来。”

方悦开门见山。

李文亮没有否认。

“嗯,有这个说法。你觉得不妥?”

“是的,部长。”

“我认为,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哦?怎么说?”

李文亮来了兴趣。

“祁同伟同志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来自基层,他所有的理论和思考,都植根于实践的土壤。”

“他在吕州的成功,不是在办公室里画出来的,是带着队伍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这种特质,是我们机关干部身上最稀缺的。”

“如果现在就把他调到部里,让他天天与文件和会议为伍,他就会慢慢脱离那片滋养他的土壤。”

“他的锐气,他的创造力,都会在机关复杂的环境里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