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
高育良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如果祁同伟的预测成真,那么汉东省的政坛,确实将迎来一场剧变。
而他高育良,又该如何在这场变局中立足?
他看着祁同伟,这个年轻的公安局长,即将成为省公安厅的副厅长。
他身上那种超乎寻常的政治敏感度和战略眼光,让高育良感到既惊喜又不安。
惊喜的是,他自己的门下,竟然出了这样一个奇才。
不安的是,祁同伟的“思想”,似乎过于超前,甚至有些冷酷。
他提到“权力重构”、“大清洗”、“彻底和残酷”,这些词汇,都带着一种血淋淋的现实主义色彩,与他高育良一贯的“教授范”和“温和派”形象,格格不入。
“你说的‘权力重构’,能否再具体一些?”
高育良的声音,每个字都像在仔细掂量。
“老师,学生以为,这次重构,会从几个关键点切入。”
祁同伟将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
“首先,咱们汉大帮的领袖,梁群峰书记。”
祁同伟语出惊人。
“他功成名就,资历深厚。但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事风格,可能已经不再适应。”
“我在北京学习的时候,得到信息是中央需要的是破旧立新,而不是守成。”
“本来梁群峰书记明年退休,但是看现在政策方向,退居二线的时间将大大提前!”
“不出几个月,梁书记很可能会被安排到省人大,或者政协,以退为进,体面地淡出权力核心。”
高育良被这话惊得,惊涛骇浪!
“同伟,这个判断……是不是太武断了?”
“梁书记在汉东的根基,不是一朝一夕能动摇的。中央即便要调整,也需要考虑汉东的稳定。”
祁同伟仿佛在陈述既定的事实。
“老师,稳定有两种。一种是死水一潭的稳定,另一种是新陈代谢的稳定。”
“中央现在要的,是后者。”
“梁书记的功劳,在于他过去维持了汉东政法系统的稳定。”
“但他的问题,也恰恰在于这种稳定。他的思想,他的用人方式,都带着浓厚的旧时代烙印,已经成了汉东深化改革的一块绊脚石。”
“您想,这次为了把我留在汉东,他动用的是人情,是关系,是‘我们汉东自己的人才’这种地方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