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那舍利子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直射向村中的古井(第1页)

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处幽静的禅院,古树参天,翠竹掩映,清泉潺潺。

禅院的住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禅师,法号净慧。

他虽年事已高,但双目炯炯有神,言行举止间透出一股深不可测的禅意。

这一日,正值初秋,天高云淡,禅院外的红叶随风轻舞,宛如火焰跳跃。

净慧禅师在禅堂中闭目打坐,忽闻院外脚步声匆匆,一名青年僧人面带焦急之色,闯入禅堂。

“师父,不好了!山下村庄的村民因水源之争,大打出手,已经有人受伤了!”

青年僧人气喘吁吁地说道。

净慧禅师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炬,他微微点头,道:“阿弥,世间纷争,多因贪瞋痴慢疑恶见而起。你去取我禅杖,随我下山一趟。”

阿弥依言而行,不多时,师徒二人便出了禅院,向山下村庄走去。

沿途秋景如画,但师徒二人心中却无半点欣赏之意,只想着如何化解这场纷争。

来到村庄,只见人群熙熙攘攘,双方手持棍棒,剑拔弩张。

净慧禅师行至人群中央,双手合十,朗声道:“诸位乡亲,万事皆有因果,争斗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请放下手中的棍棒,听我一言。”

众人见是一位高僧,虽心中不服,但也放下了手中的棍棒,围拢过来。

净慧禅师开始讲述禅理,从贪瞋痴慢疑恶见的根源讲起,言辞恳切,深入浅出。

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心中渐渐平静下来。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老和尚,你说得轻巧,我们争的是水源,没有水,怎么活?”

净慧禅师微微一笑,道:“水源之争,看似是为了生存,实则是因为贪念。若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维护水源,何愁无水可用?”

那人闻言,面色一变,正要反驳,却被净慧禅师的手势止住。

禅师继续道:“诸位,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强求不得。若能放下心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便能找到真正的和平与幸福。”

说罢,净慧禅师从袖中取出一枚舍利子,轻轻抛向空中。

那舍利子在空中化作一道金光,直射向村中的古井。

众人只觉眼前一亮,再看那古井,井水竟然变得清澈甘甜,源源不断。

村民们惊呼连连,纷纷跪拜在地,感谢净慧禅师的恩德。

净慧禅师微微一笑,道:“此乃诸位心中善念所化,非我之功。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