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施食的原理(第1页)

秋风瑟瑟,古木参天,山间小径铺满金黄的落叶,偶尔一两声鸟鸣从林间传来,更添几分幽静。

在这清幽的禅林深处,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唤“慈云寺”。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这一日,慈云寺内,禅师慧明正端坐于禅房之中,闭目凝神,似乎在与天地间的某种力量沟通。

他的学生,年轻的悟真,手持经卷,轻轻推开门扉,步入禅房。

悟真面容清秀,眼中闪烁着对佛法的渴求与敬畏。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愿闻其详。”悟真恭敬地行礼后,轻声说道。

慧明禅师缓缓睁开眼,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悟真,何事困扰于你?”

悟真将手中的经卷轻轻放下,眉头微蹙:“师父,弟子在研读经书时,常看到关于超度法会中施食鬼道的记载。弟子不解,为何我们要对鬼道众生行此布施?它们与我们有何因缘?”

慧明禅师微微一笑,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随风摇曳的竹叶,缓缓言道:“悟真,你可曾见过这山间饿狼?”

悟真摇了摇头,道:“弟子未曾亲眼见过,但听闻山中确有猛兽出没。”


“狼,虽为猛兽,亦有饥饿之时。人若遇之,或可避之,或可驱之。然鬼道众生,无形无质,饥寒交迫,无处可避,无处可驱。它们因业力所困,不得解脱,常年在黑暗中徘徊,饱受饥渴之苦。”

慧明禅师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悟真闻言,面露悲悯之色,道:“原来如此,弟子明白了。那我们施食鬼道,便是为了解其饥渴之苦,积德行善,广结善缘。”

慧明禅师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

“施食鬼道,固然是解其饥渴,但其中更深层的意义,却在于布施。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三种。我们施食,是财布施;为它们说法,是法布施;而我们的慈悲之心,让它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希望,便是无畏布施。”

悟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但心中仍有疑惑:

“师父,弟子听闻,施食时还需念变食真言,将有限的食物变为无限,以供鬼道众生享用。这变食真言,真的如此神奇吗?”

慧明禅师微微一笑,道:

“悟真,你可曾见过画师作画?”

悟真一愣,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道:“弟子见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