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翠竹环绕、溪水潺潺的深山中,有一座古朴的禅寺,名为“慈光寺”。寺内,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禅师,法号明心,以其深厚的禅功和慈悲之心,闻名遐迩。
这一日,春光明媚,微风拂面,禅寺内花香四溢。明心禅师正于禅房内打坐,忽闻门外脚步声匆匆,一名年轻弟子,法号慧空,神色焦急地走了进来。
“师父,弟子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慧空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
明心禅师缓缓睁开眼,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烦恼。“慧空,何事让你如此焦虑?”
慧空眉头紧锁,道:
“师父,弟子近日下山化缘,见世间有的人发心极好,为了救助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财物。然而,这些人中,有的却频频造作恶业,活着似乎并无多大价值。弟子不解,难道慈悲与智慧之间,竟有如此大的鸿沟吗?”
明心禅师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竹林,道:
“慧空,你看这竹林,每一株竹子都挺拔向上,但它们的生长却各不相同。有的竹子,生来便粗壮高大,能遮风挡雨;而有的,则细弱矮小,易折易损。这世间的众生,亦如这竹林,各有其命,各有其缘。”
慧空闻言,似有所悟,却又似更加困惑。
“师父,弟子明白众生平等,但为何有的人慈悲为怀,却仍无法避免恶业的纠缠?而有的人,虽看似平凡,却能心怀善念,广结善缘?”
明心禅师转过身来,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慧空心中的迷雾。
“慧空,慈悲与智慧,并非一蹴而就。慈悲是心之根本,但若无智慧引导,便如无舵之舟,随波逐流。那些发心极好,却造作恶业之人,往往是因为缺乏智慧,不知如何正确地行善积德。”
说着,明心禅师领着慧空走出禅房,来到寺后的一片桃花林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花瓣随风飘落,美不胜收。
“慧空,你看这桃花,美丽而短暂。世间之人,亦如这桃花,有的追求名利,有的追求慈悲,但若无智慧之根,终将如桃花般凋零。”
明心禅师语重心长地说道。
慧空低头沉思,心中仿佛有了一丝明悟。“师父,那智慧又该如何获得呢?”
明心禅师微微一笑,道:
“智慧非言语所能传授,需靠自身修行、体悟。你要学会观察世间万物,从它们的生长、衰败中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更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