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这份心思,陈新民慢悠悠地蹬着车。
这么一看,这时候的四九城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虽说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没那么繁华,可也少了后世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忙碌劲儿。
简单说,就是往这儿一站,心里头就忍不住滋生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
大街上行人来往,赶着骡子马车的货商穿梭其间。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
钱可能挣得不多,但精神上那真是一点压力没有。
这大概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年头的人们特有的幸福吧!
往前骑了一段,陈新民特意放慢了车速。
过了好一阵,来到一处四九城的地标——正阳门的老天桥!
老北京人对天桥文化都不陌生,那句“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常挂在嘴边。
这话自然有点偏颇,传统技艺嘛,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不可否认的是,天桥艺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陈新民老远就看到前面围着一群人。
凑近一看,他也忍不住停下车,驻足观看。
人群中间,坐着一位身着青衫、手握惊堂木的花甲老者。
这正是天桥特有的文化——说书先生!
看样子,场子刚支起来没多久!
只见老者清了清嗓子,惊堂木“啪”地一声往面前的小桌案上一拍!
声音清脆响亮。
“今儿个,咱给各位爷们儿讲一段——五鼠闹东京!”
嘿!三侠五义!
陈新民一听,顿时也来了兴致!
以前想听《三侠五义》的评书,那得掐准点儿,守在收音机旁。
错过了时间,就只能干着急,心里跟猫抓似的难受!
没想到今儿个,倒是在这儿赶上了现场说书。
老师傅口若悬河,声情并茂,连比划带讲,还真让陈新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年头的说书人,不像旧社会那会儿。
讲得好了,底下听客高兴,或者老主顾捧场,一声吆喝“赏!”,那是常有的事。
如今这光景可看不到了。
退一步说,就算你想给人家塞点辛苦钱,人家也不敢要!
没办法,眼下就是这形势。
当然,赏钱没了,但混个温饱还是不成问题。
瞧老先生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