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脑阁”超净车间内,空气紧绷。
一群刚刚还因共同目标而凝聚的欧洲顶级大脑,此刻分裂成两个阵营。
他们围着巨大的白板,用德语、法语和英语激烈地咆哮,词汇在三种语言间疯狂切换。
若非那身笨重的无尘服束缚,一场全武行在所难免。
“胡扯!”
德国人克劳斯一掌拍在白板上,花白的胡子随着怒气颤抖。
“用电晕放电做预电离,能量密度根本是笑话!在高频脉冲下只会产生更多电弧,光斑均匀性会变成一滩狗屎!”
“你这思想僵化的普鲁士老顽固!”法国材料学家皮埃尔指着克劳斯的鼻子,毫不退让。
“谁说能量不够?只要改进电极材料,用钨钍合金,再配合滑动火花阵列,就能在纳秒内形成完美的电离层!”
“又是你那该死的法国式浪漫理论!”克劳斯眼神中的鄙夷几乎凝成实质。
“你的钨钍合金能在氟气的强腐蚀环境下撑过三秒吗?我们是在建造工业级的怪兽,不是在你家厨房里做法式焗蜗牛!”
“你这是对法兰西美食的公然侮辱!”
“你这是对德意志严谨科学的无耻亵渎!”
国际学术争端,迅速滑向人身攻击与美食鄙视链的深渊。
荷兰专家赫尔曼试图打圆场。
“先生们,先生们!冷静……”
“闭嘴,你这个和稀泥的!”
两个声音异口同声地将他吼了回去。
陆云和陈琳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幅景象。
“怎么回事?”陆云问。
陈琳面露苦涩,指着白板上两种迥异的技术方案图。
“为预电离的技术路线吵翻了。克劳斯博士坚持用X射线方案,成熟可靠,但系统复杂,成本高昂。”
“皮埃尔博士主张用电晕放电方案,想法新颖,但材料和工艺风险太大。”
“一个太保守,一个太激进,谁也说服不了谁。”
陆云明白了。
典型的路线之争。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两派争执不下的方案图旁边,画下了第三个。
一个结构简洁到极致,却又暗合某种至高物理法则的方案。
“先生们。”
陆云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奇异的魔力,瞬间掐灭了车间里所有的嘈杂。
所有人的目光,都钉死在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