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号”的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了航母工程研讨室,
墙壁挂满白板,红蓝马克笔勾勒出的结构图与数据流,像一幅幅看不懂的战场态势图。
长桌一侧,是秦山河与几位白发苍苍的国内舰船专家,
他们眼中的光芒,是渴望与焦虑交织成的火焰,死死盯着那些天书般的法文图纸。
另一侧,是以让·保罗·贝利为首的法国技术团队。
这几个高卢雄鸡般的骄傲老头,用一种解剖青蛙的眼神审视着“瓦良格”号的原始图纸,嘴角时不时挂上一丝轻蔑。
最诡异的,是角落里的“旁听席”。
安德森和他的“海妖”小队,人手一个小马扎,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坐姿笔挺。
他们的任务是“学习观摩”,感受“中法两国无产阶级技术人员的友好交流”。
王敬业同志则像个严厉的监考官,背着手在他们身后巡视,
时不时用他那标志性的搪瓷饭碗,在某个昏昏欲睡的队员头盔上,“当”地敲一下。
“这就是你们的船?”
让·保罗终于开口,用他那根熄了火的烟斗指点着“瓦良格”号的舰艏剖面图,声音里的傲慢不加掩饰。
“上帝,这根本不是航母,这是一头会起飞机的重型巡洋舰!
瞧这愚蠢的滑跃甲板,它简直是对空气动力学的一种公开羞辱!
还有这乱七八糟的舱室布局,我严重怀疑苏联人是让一群伏特加酒鬼设计的!”
中方一位脾气火爆的教授脸瞬间涨红,用夹杂着中文的俄语反驳:
“你懂什么!这是库兹涅佐夫元帅级!是根据战略需求设计的!核心是单舰的独立作战能力!”
让·保罗夸张地翻了个白眼,用流利的法语回敬。
“独立的被击沉能力吗?一艘连固定翼预警机都无法正常起降的航母,
在大洋上就是一口会移动的钢铁棺材,一个巨大的活靶子!”
“你……”张教授气得浑身发抖。
眼看一场国际技术骂战即将爆发,王敬业抓住了属于他的舞台。
他一个箭步冲到前方,清了清嗓子,试图用思想的光辉照亮会场。
“哎,两位同志,不要激动!技术分歧嘛,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解决!”
他转向让·保罗,脸上是春天般的温暖笑容。
“这位法国同志,我代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