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魔鬼的心脏(第1页)

第二天。

“歼-8II航母化改造项目”启动会,在临时征用的机库里召开。

气氛从第一秒开始,就剑拔弩张。

会议桌一侧,是罗刚和他带来的几位王牌试飞员,个个神情冷峻,眼神如鹰,审视着一切。

另一侧,是陆云,马振邦,高士伟,以及那位普林斯顿归来的天才物理学家,陈琳。

“陆顾问。”

罗刚率先发难,将一份文件推到桌子中央。

“我们研究了您的初步改装方案。”

“恕我直言,这不是改装。”

“这是拿我们飞行员的命,去实践您的异想天开。”

他手指点在文件的一处。

“全息衍射平视显示系统。”

“将甲板实时影像投射到飞行头盔里,听着很美好。”

“但您考虑过数据延迟吗?哪怕1秒的延迟,在高速着舰的瞬间,都足以致命。”

“您考虑过图像畸变吗?在生死关头我们飞行员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肌肉记忆,

而不是一堆随时可能出错的电子信号!”

另一位飞行员接上话,语气同样锐利。

“还有这个‘钛合金弹簧腿’。”

“3D打印的起落架?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份可靠的疲劳测试和冲击数据。”

“我们不能用命,去给您一项未经任何验证的新技术,做第一次的人体实验。”

飞行员们的质疑,刀刀见血,全部切在要害上。

马振邦和高士伟听得冷汗直流,他们想辩解,

却发现自己在尖端的航空飞行领域,确实找不到反驳的词。

陆云听完了所有质疑。

他脸上没有任何情绪,只是平静地站起身,走到了巨大的白板前。

“各位的担心,在情理之中。”

他拿起一支粉笔。

“但你们看问题的角度,还停留在‘如何修补缺陷’的层面。”

“而我的思路是……”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变得清晰而有力。

“给它换上一颗全新的、属于魔鬼的心脏!”

粉笔在白板上疾走。

他画的不再是歼-8II的局部结构,而是一套全新的、颠覆在场所有人认知的逻辑框架图。

“你们担心的‘数据延迟’,是因为你们还在用传统的‘中央处理器’模式思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