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存率62.8%(第1页)

审讯室的灯光冰冷。

娜塔莎的羞辱感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绝对的冷静。

她的大脑,那台在克格勃熔炉里锻造出的精密分析仪,正在全速运转。

混乱,是唯一的钥匙。

刚才那场狂欢,在她眼中就是一幅由无数破绽拼凑成的油画。

只要半秒钟的疏忽,她就能从这里人间蒸发。

门开了。

王敬业走了进来,脸上挂着和善到诡异的微笑。

他没带枪,没带电棍,只拿了一叠稿纸和一支钢笔。

“娜塔莎同志,我们不搞肉体折磨,我们是思想工作的单位。”

他将纸笔放在娜塔莎面前,语气像在宣布一项重大学术课题。

“组织上想听听你的见解。”

娜塔莎的视线落在稿纸的标题上。

【论:烤羊肉串的焦香分子如何通过量子纠缠,对潜伏特工的作战潜意识产生非定域性影响。】

【要求:三千字,结合个人实战经验。】

娜塔莎的眼角,难以抑制地抽搐了一下。

这不是审讯,这是对她整个职业生涯和智商的公开处刑。

她扭过头,用沉默对抗这极致的荒谬。

王敬业毫不在意。他慢悠悠地从怀里掏出一个挂钟挂在墙上,又在下面挂了一块红布牌子。

“距《戈壁奇闻录》广播朗读会,还剩:3小时00分00秒。”

秒针“咔哒、咔哒”地跳动,

晚会上那段堪称精神污染的广播在她脑中回响——

“给藏獒讲解微积分,有助于提升其看家护院时的辩证思维能力……”

娜塔莎的手指,在桌下悄然攥紧。

与此同时,基地跑道。

极限魔改后的歼-8II,如同一头蛰伏的钢铁凶兽,沐浴在苍茫的暮色中。

它保留着旧时代的粗犷线条,但那对闪烁着金属冷光的仿生学起落架,

以及座舱内复杂的幽蓝光晕,又赋予了它一种跨越时代的狰狞。

试飞员罗刚,一身戎装,沉默地做着最后的检查。

遗书已交,身后事已了。

陆云站在他面前,两人隔着头盔面罩对视。

“准备好了?”

“随时可以死。”罗刚的声音穿过面罩,沉闷如铁。

“我需要数据,”陆云的声音更冷,“不是抚恤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