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的庄重乐章余音未落,寰宇殿内的各国使节与文武百官便在礼官的引导下,移步至紫宸宫,也就是皇宫的正门——大明门。
大明门城楼被装饰得威严而喜庆。
玄黑色的城墙巍峨耸立,巨大的金色铆钉在阳光下闪耀。
城楼上方,巨大的大明龙旗在微风中舒卷。
林北辰,此刻已是大明皇帝陛下,身着那身融合现代与古典的龙袍,在一众内阁大臣和高级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大明门城楼正中央的主观礼台。
特制的防弹玻璃幕墙巧妙地嵌入仿古栏杆之后,既保证了安全,又不妨碍视野。
各国使节则被安排在两侧的观礼区,同样拥有绝佳的视角。
眼前景象豁然开朗。
大明门前,是一个无比宽阔、由花岗岩铺就的承天广场,足以容纳数十万人。
广场尽头,连接着的是一条气势磅礴、双向二十车道的超级公路——朱雀大道。
大道笔直地延伸向远方,仿佛直通天际,成为了今日阅兵式的天然巨型跑道。
整个广场和大道两侧,每隔数米便肃立着一名近卫军士兵,背对观礼台,面朝外围,构筑起一道严密的人墙。
更远处,是密密麻麻、挥舞着崭新大明龙旗的内比都市民(经过严格筛选和安全检查),他们的欢呼声如同海啸般层层涌来,充满了对新王朝的好奇、敬畏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上午十一时整,礼炮轰鸣。
不是古老的铁炮,而是由系统自研的排山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组成的礼炮分队,在远方指定区域同时鸣放二十一响。巨大的声浪震撼着空气,宣告阅兵正式开始。
“检阅开始!”阅兵总指挥一声令下,通过遍布全场的扩音系统传遍每一个角落。
首先响起的是雄壮激昂的《大明荣耀进行曲》(新创作的国歌)。伴随着节奏分明、铿锵有力的鼓点,第一个方阵出现在朱雀大道的尽头。
率先通过大明门前的,是首次亮相的大明皇家三军仪仗队。
他们身着笔挺的、以深靛蓝为主色调、镶有金色绶带和流苏的礼宾服,头戴装有金色龙纹帽徽的平顶军帽。
队员们个个身高体健,动作整齐划一如同复制粘贴,手持镀铬的QBZ-191步枪,刺刀闪亮。
他们以完美的正步踢过观礼台,靴底砸地的声音沉闷而富有穿透力,带来极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接着是来自功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