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最后的暮色像块蓝布似的,慢慢盖了下来。胡同里的红灯笼一盏盏亮了,在风里轻轻晃着,把砖墙上"劳动最光荣"的标语照得暖烘烘的。孩子们裹着棉袄,兜里揣着刚分到的糖块,举着小呲花在巷子里跑,棉鞋踩在结了薄冰的地上,咯吱咯吱响。
张家媳妇正站在门槛上喊娃回家,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嗓门亮得能穿透半条胡同。对门李家的收音机开得老大,里面正播着《新年好》的歌,混着隔壁王家剁饺子馅的砰砰声,倒像支热闹的合奏。
街面上的鞭炮声渐渐密起来,先是零星的"啪嚓"响,后来就成了串儿,噼里啪啦炸得空气里都是硝石味。卖糖葫芦的老汉推着车往胡同外走,红玛瑙似的果子在暮色里闪着光,车把上插着的小旗子写着"欢度春节",被风吹得哗啦啦地抖。
煤炉的烟筒里冒出白汽,和家家户户窗户缝里钻出来的饭菜香缠在一块儿。王家奶奶端着碗刚蒸好的年糕,颤巍巍地给对门送过去,蓝布头巾上沾着点面粉:"尝尝!新磨的黏米,孩子们准爱吃。"
墙根下堆着的白菜帮子旁,几个老街坊蹲那儿抽烟袋,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今年供销社的年画新,"老刘磕了磕烟灰,"我扯了张《五谷丰登》,明儿贴堂屋。"旁边的老陈笑:"我家小子非要《英雄儿女》,说比胖娃娃好看。"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锣鼓响,孩子们"呼"地一下全跑了,棉袄后襟像小旗子似的飘。原来是街道的秧歌队过来了,红绸子绿腰带,在灯笼底下扭得正欢。有人挑着灯笼领队,光带在黑夜里划出金红的弧线,把墙根下的积雪都照得发了亮。
谁家的饺子下锅了,咕嘟咕嘟的水声混着蒸汽飘出来。玻璃窗上凝着的冰花慢慢化了,露出里面晃动的人影。收音机里的评剧唱到热闹处,忽然被一阵更响的鞭炮声盖了过去——不知哪个院里点燃了一挂千响,红纸屑飞得满胡同都是,像撒了把红星星。
孩子们追着纸屑跑,棉手套里攥着没放完的小鞭。风把各家窗户里的笑声卷到一块儿,和着煤炉的暖烟,在红灯笼底下慢慢荡开。墙头上的枯草沾着霜,却好像也被这热乎气熏得软和了些,在风里轻轻摇着。
赵峰和雨水拉着欣欣和小卓子跑在最前面,小卓子还小跑不过几人,急得赵峰一把把他抱起来飞奔。
这小子练武天赋没的说,比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