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亲,30分钟很快的,请耐心等待哦(第1页)

昆仑基地,技术研究所。

来自环太平洋世界的两台机甲“少林小子”与“地平线勇士”被固定在特制支架上。

此刻正被无数精密探头、能量缆线和工程机器人环绕。

主世界专家李岚院士站在“少林小子”硕大的头部下方,全息屏幕上瀑布般流淌着原始的“庞斯桥接”系统数据流。

“多驾驶员神经共感是核心,也是瓶颈。”李岚的声音冷静,“分担负荷的同时也造成了延迟和潜在的‘神经漂移’。

电影中纽顿博士单人连接怪兽大脑引发的灾难,本质是未受控的庞斯桥接过载。”

旁边,主世界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泰斗张维教授接口道:“解决方案我感觉在人工智能网络。

我们无需复制这种脆弱的生物神经桥接。用人工智能作为神经信号的‘中继站’和‘缓冲池’,将驾驶员的主要意识指令与庞斯系统产生的海量次级神经反馈流分离处理。”

他调出模型:驾驶员通过主世界研发的神经头盔,只下达核心战斗指令。指令由“灵枢”网络瞬间解析优化。

同时,人工智能接管并过滤庞斯系统反馈的巨量环境感知数据和机甲本体状态信息,只将最关键的、经过压缩处理的态势感知和机体状态警告,以驾驶员可承受的方式反馈回去。

“这相当于给驾驶员配备了一个超强的‘副驾驶AI’,处理庞斯系统90%的垃圾信息流和神经冲击。”

生化危机世界的神经生物学家吴教授补充道,“同时,我们从T病毒可控强化剂中提取的神经稳定因子,可以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神经韧性和抗过载能力,确保单人操控下的绝对清醒。”

另一边,“地平线勇士”的拆解更为深入。主世界的材料工程师正指挥机器人精准切割下怪兽爪痕附近的装甲样本。

“Kaiju甲壳的有机-金属复合结构确实独特,但能量传导效率低下。”工程师看着扫描数据,“我们直接用‘金刚壁垒’符印技术替换其关节和要害部位的原始装甲。

以能量结晶为核心,被动强化物理防御,并将冲击动能部分转化为机甲自身能量储备。再覆盖一层虾人母舰的能量偏导镀层,专克强酸腐蚀和能量攻击。”

他指向机甲手臂的改装图:“动力系统全面升级。淘汰笨重的核涡轮,换装小型化聚变核心,输出功率提升300%。

关节驱动器采用虾人外骨骼的仿生液压与磁流体复合技术,响应速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