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把梧桐叶染成金红时,巷口来了位特殊的客人——陈阳的大学老师周教授。老人拄着拐杖,站在梧桐树下仰头打量,鬓角的白发被风掀起,眼底满是感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这样保留着烟火气的巷子。”
陈阳刚从画室里搬完画架出来,抬头看见熟悉的身影,手里的木框“咚”地落在地上,快步迎上去:“周老师!您怎么会来这儿?”他攥着老人的胳膊,指腹触到拐杖冰凉的金属把手,才想起去年视频时,周教授说过退休后想四处走走,看看学生们的生活。
周教授拍了拍他的手背,目光扫过巷子里挂着的红灯笼——那是上次“十年成长展”剩下的,王奶奶舍不得摘,说挂着热闹。“退休了没事干,翻旧相册时看到你毕业时的画,想起你说过在一条满是梧桐树的巷子定居,就凭着记忆找来了。”老人笑着晃了晃手里的帆布包,“还带了些你当年落在我工作室的速写本,总不能让你这些‘宝贝’一直压箱底。”
两人正说着,王奶奶端着竹簸箕从家里出来,里面晒着刚剥好的栗子。看见陈阳身边的老人,她立刻放下簸箕走过来,围裙上还沾着栗子壳的碎渣:“这是你朋友啊?快到家里坐,刚煮的桂花茶还热着。”不等陈阳开口,周教授已经被王奶奶的热情拉着往屋里走,路过梧桐树下挂着的鸟笼时,画眉鸟突然叫了两声,老人脚步顿了顿,笑着说:“这鸟儿的叫声,跟我老家院里的那只一模一样。”
张爷爷闻声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半张没写完的毛笔字。看见周教授,他把纸往石桌上一放,熟稔地招呼:“来客人啦?快坐!我去拿新炒的瓜子。”周教授盯着石桌上的字看了两眼,是“梧桐深处有人家”,笔锋浑厚,带着几分随性。“老先生这字写得好啊,有启功先生的韵味,却又多了点生活气。”
张爷爷眼睛一亮,当即把毛笔递过去:“你也懂书法?来,写几笔让我学学!”周教授也不推辞,接过笔蘸了墨,在宣纸上写下“巷暖情深”四个字,笔力虽不如年轻时劲挺,却透着温润。王奶奶端着桂花茶出来,看见字就笑:“还是文化人会写,这四个字就跟咱们巷子里的日子一样,暖乎乎的。”
林小满放学回来时,正好撞见这一幕。她背着画夹,手里还攥着几片刚捡的梧桐叶——叶子边缘已经泛黄,叶脉却清晰得像画出来的。“陈阳老师,周教授好!”她把梧桐叶放在石桌上,“刚在巷口捡的,打算回去夹在画册里当书签。”
周教授拿起一片叶子,指尖拂过叶脉,忽然想起什么:“我年轻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