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四十九(第1页)

林小满的目光还停留在展厅里围着钢笔的人群身上,听见周教授的话,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下心口,连忙收回视线:“苏州的老物件?那一定很有味道吧!”

陈阳也跟着点头,他记得周教授老家就是苏州的,只是早年就来这边任教,偶尔提起故乡,总带着几分怀念。“记忆馆刚整理好没多久,正缺些有故事的东西,您带来的物件,肯定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苏州的过往。”

周教授笑了笑,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暖意,他抬手拍了拍随身的帆布包,那包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边角磨得微微发白,却收拾得干净整齐。“里面装了几件小玩意儿,不算贵重,但都是我小时候常见的东西,想着留在记忆馆,也算是给那些老时光找个归处。”

三人说着话,慢慢往记忆馆的后院走。记忆馆是社区刚改造完成的老建筑,原本是栋闲置的民国小楼,后来社区居民一起动手翻新,改成了存放邻里记忆的地方。展厅里摆着老相机、旧收音机、泛黄的书信,还有林小满小时候用过的铁皮饼干盒,每一件东西背后都牵着一段故事。

走到后院的储藏室门口,周教授打开帆布包,小心翼翼地往外拿东西。第一件是个青釉瓷瓶,瓶身上画着淡淡的兰草,釉色温润,只是瓶底有一道细细的裂痕。“这是我母亲当年陪嫁的东西,”周教授的声音轻了些,像是怕惊扰了什么,“小时候我总爱拿着它玩,有次不小心摔在地上,母亲没怪我,只是用浆糊小心翼翼粘好了,后来我离开苏州,她把这个瓶子塞给了我,说看到它,就像看到家里一样。”

林小满凑过去看,瓷瓶上的兰草笔触细腻,能想象出当年画瓷人的用心。“阿姨一定是个特别温柔的人。”她轻声说。

周教授点点头,眼里泛起些微光:“她这辈子都在苏州的巷子里生活,最喜欢在院子里种兰草,每年春天,满院子都是香味。”他又拿出第二件东西,是个竹编的小篮子,篮子编得精巧,提手处包着一层牛皮,摸上去软软的。“这是我父亲用来装工具的篮子,他是个木匠,手艺好,邻里街坊谁家要做个桌子、椅子,都找他。他总说,竹篮虽轻,却能装下日子,做人也一样,要踏实,才能扛起事儿。”

陈阳拿起竹篮,指尖拂过细密的竹篾,能感觉到岁月留下的温度。“周教授,您父亲的手艺,是不是也教过您?”

“教过一些,”周教授笑了,“小时候总跟着他在木工房里转,学过刨木头、打磨零件,后来去读书,就慢慢放下了,不过这双手,现在还能想起刨子在木头上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