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草药换工分(第1页)

刘大爷跟着林晚一起进了小院,放下筐掀开盖着的破麻袋片,露出里面分门别类捆扎得整整齐齐的药材:

一小捆根须粗壮、表皮黄褐的黄芪,几把晒得干透、叶片完好的蒲公英,还有一小堆洗刷得干干净净的深褐色桔梗根。

“林大夫,您快给掌掌眼!”

刘大爷语气里满是期盼,“都是老婆子和狗娃在生产队划分的边角荒坡上和河沟边仔细寻摸来的,一点泥星子都没留!您看看,这些能换多少工分?”

狗娃也仰着小脸,紧张地看着林晚,这可是他第一次挣工分呢!

林晚蹲下身,仔细翻看筐里的药材。

黄芪根条匀称饱满,质地坚实;蒲公英干燥清爽;桔梗根也处理得干净利落。

“刘大爷,您家这活计做得真细致!”

她赞许地点点头,“这黄芪品相好,算甲等;蒲公英和桔梗收拾得干净,都算乙等。我这就给您记上。”

她拿出记工分的小本子和印泥,熟练地翻到刘大爷的名字,在“药材采集”栏下清晰地写下“黄芪(甲)”、“蒲公英(乙)”、“桔梗(乙)”以及对应的工分数额。

“来,您在这儿按个手印确认一下。”

“哎!好!好嘞!”

刘大爷喜得眉开眼笑,粗糙的手指在印泥盒里使劲摁了摁,又在本子上自己的名字旁,郑重其事地按下一个鲜红清晰的指印。

刘大爷爷孙俩刚走,又有三四个村民陆续背着筐、挎着篮子来了。

有送来晒干车前草的,有送来一些品质不错的五味子的,还有一个老大娘送来一小包自己摘的野菊花。

林晚一一耐心接待,仔细检查品相、评定等级、登记工分、摁手印,忙活了好一阵子。

村民们拿到记好的工分,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去。

林晚将新收来的药材分门别类铺开,墙角的竹匾很快摆得满满当当。

药香在小院弥漫,处理完最后一批药材,林晚揉看着药柜里码放整齐的瓶瓶罐罐,忽然想以后出诊,没个像样的药箱可不行。

村里有没有手艺靠谱的木匠?她心里没底,寻思着去找相熟的张婶问问。

午后抽空,林晚去了张婶家。土坯房檐下,张婶正在院子里晾衣服。

“张婶,忙着呢?”

“哎!林大夫!”张婶直起腰,在围裙上抹了抹手,脸上笑出褶子,“快进屋,外头冷飕飕的!”

林晚没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