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如此美妙,这是谁的手笔?!(第1页)

第二天,清晨。

A-9项目基地的气氛紧张。

从门口的警卫,到会议室的秘书,每个人都感觉到了那股不同寻常的低气压。

赵立国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一晚上没睡好,嘴里全是燎泡。

他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会议室门口来回踱步,时不时就要扯着嗓子问一句:

“投影仪没问题吧?数据都拷过来了吗?三份!物理备份!确保万无一失!”

“报告打印了十份!不!二十份!

给孟老准备最好的老花镜!

不不不,准备三个度数!

120度,150度,200度!

全都备上!”

相比他的焦躁,钱博文则是一种学者式的紧张。

他坐在会议室里,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即将要展示的PPT和数据曲线,手心里的汗把鼠标都浸得黏糊糊的。

这份报告里的任何一个数据拎出来,都足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惊世骇俗的论文。

可现在,它们要面对的,是比任何审稿人都严苛一百倍的终极拷问者。

唯有两个人是例外。

虞修远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仿佛已经接受了即将到来的任何命运。

而许燃,他正坐在角落,手里拿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变循环发动机原理》,看得津津有味。

对于即将到来的审判,他似乎毫无感觉。

上午九点整。

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准时停在了办公楼下。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身形清瘦但腰杆挺得笔直的老人,在警卫员的搀扶下走了下来。

老人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

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得像鹰隼,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和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他就是孟敬儒。

一个将自己的名字,和华夏航空工业史上最经典的歼-7战斗机,永远刻在一起的传奇。

虞修远和赵立国连忙迎了上去。

“孟老!您一路辛苦!”虞修远脸上堆着笑。

孟敬儒只是用眼角扫了他一下,连手都没握,冷哼了一声,中气十足地开口:

“废话少说!带我去看!我倒要看看,你们把我的歼-7,糟蹋成了什么样子!”

他气场全开,周围的空气温度都仿佛降了好几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