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自欺欺人的“重大突破”(第1页)

国防科技大学,麒麟园,某栋戒备森严的科研楼。

地下一层,一间足以容纳百人的会议厅内,气氛肃穆而压抑。

桌上摆放着“禁止录音,禁止拍照,禁止联网”的警示牌。

墙壁上鲜红的国旗与深蓝的空军军徽交相辉映,提醒着在场每一个人,这里讨论的是关系到共和国蓝天长城的大事。

空军“运-8高寒适应性项目组”的年度技术研讨会,正在这里召开。

许燃和虞修远院士作为“特邀顾问”,被安排在了不惹人注意的后排角落。

虞修远低声在许燃耳边介绍:“台上那位,就是项目总工程师孙德海,我们都叫他孙工。

国内飞机防冰,除冰领域绝对的泰山北斗。

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性子倔得像头牛,但技术和人品,没得说。”

许燃点点头,目光落在讲台上那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身上。

孙德海年近六十,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

他不像个总工程师,更像个常年泡在车间里的老技工。

此刻,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声音洪亮,回荡在会议厅内。

“同志们,战友们!”

“历时五年,我们‘运-8高寒适应性项目组’,收集了北方三大高寒航线,总计超过十五万个飞行小时的气象数据!

进行了三千七百次风洞模拟,以及超过八百次的高原实机试飞!”

他重重一按遥控器,背后的大屏幕上PPT翻到了新的一页。

密密麻麻的图表,繁复的曲线和数不清的高原试飞照片,瞬间填满了所有人的视野,扑面而来的工作量让人窒息。

照片里,年轻的试飞员顶着风雪爬上结满冰霜的机翼;

科研人员在零下三十度的哈气成冰的环境里,用冻僵的手指记录着数据。

每张照片都诉说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会场内,许多来自空军一线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眼神中都流露出敬佩与动容。

他们知道,要啃下飞机结冰这块硬骨头,有多难。

孙德海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那是一位老科研工作者心血终得回报的激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开发的‘风雪’一号结冰预测系统,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他指向屏幕中央一条被标红加粗的数据,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