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的故乡,戈壁的尽头。
一座刚刚从地图上抹去的秘密基地,在荒凉的地平线上沉默着。
风声里带着沙砾,吹在指挥中心厚重的防爆玻璃上,发出“沙沙”的低吼,像是为即将上演的史诗奏响的序曲。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固,只剩下百余颗心脏擂鼓般的狂跳。
李援朝上将一身戎装,笔直地站在主控屏幕前。
曾阅尽千帆的眼睛,此刻死死锁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
他身后,是这个国家在航空、航天、物理、电磁学领域,能拿出的最顶尖的一批大脑。
人群中,一位新来的院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叫方士博,国内航天电磁环境学的权威,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镜后的眼神透着一股老派学者的审慎与固执。
“李将军,我还是要重申我的观点!”
方士博扶了扶眼镜,声音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天眼’计划的理论构想太大胆,太冒进了!
大气层不是我们实验室里的真空箱,它充满了变量!
太阳风、地磁扰动、甚至是平流层的湿度变化,都可能对电磁波束的传输路径造成微秒级的扰动!”
他指着屏幕上绚烂的能量汇聚模型,语气愈发严肃。
“模型上,你们的焦点是个完美的点!
可现实中,它可能是一个不断漂移、抖动的能量团!
我们是在用十几座国之重器的相控阵雷达,在万米高空玩一把聚焦的小刀!
稍有不慎,这把刀一抖,切错了地方,后果不堪设想!”
指挥中心里本就紧张的气氛,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说的是事实,是在场所有人都懂,却又下意识回避的风险。
李援朝没有回头。
他的目光转向了坐在角落,安静看着笔记本电脑的许燃。
许燃头也没抬,只是平静地敲击了几下键盘,调出一份数据报告。
“方院士,您的担忧,在我的第7号预案中有详细论证。
模型已经计入了17种极端大气扰动变量,包括您提到的地磁暴情况。
根据‘天河’超算最后一轮的仿真结果,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能量焦点的最大漂移半径,也不会超过2.7米。
这个误差,在我们的可控范围之内。”
他陈述事实。
方士博被他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