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计划。
代号在被敲定的瞬间,便被列入了国家的最高绝密等级。
它疯狂大胆,甚至带有一丝神话色彩。
却又是当前困局下,唯一能看见曙光的一条路。
西山地下指挥中心足以抵御核爆的会议室里,烟雾弥漫,气氛压抑。
许燃“把大气层当实验室”的方案,在所有人的认知海洋里炸开了滔天巨浪,余波至今未平。
“方案,原则上通过了。”
李援朝上将狠狠地掐灭了手里的烟头,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工巨头和顶级院士。
“我不管你们觉得这有多离谱,现在,它就是命令!
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他顿了顿,将目光锁定在航空工业总工程师刘建国的身上。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靶子’。”
“一架足够大的,皮实耐操的飞机,作为我们‘天眼’计划的第一个试验平台。
我们要把它开进我们自己制造的‘电磁风暴’里,看看它到底会不会散架!”
刘建国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个问题,他在来的路上已经想了一路。
“要空间大,方便大规模改装;
要结构我们吃得透,出了问题知道怎么救;
还要……万一真的出了事,损失不能太大。”
他嘴里喃喃着,一个个机型在他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个个否决。
歼-10?
太金贵,而且空间太小。
运-20?
宝贝疙瘩,还没捂热乎呢,谁敢拿去冒险?
最终,一个略显苍老,却又无比可靠的身影,浮现在了所有航空人的心中。
“轰-6吧。”刘建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出了答案。
这个名字一出,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轰-6“轰炸机”。
脱胎于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图-16的“老将”,华夏空军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典范。
它老了,飞得不高也不快,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它充满了感情。
因为它是这个国家战略空军从无到有,最忠诚可靠的基石。
“平台够大,能装下我们想要的一切设备。
我们对它的气动和结构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拆装。”
刘建国的声音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