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绝对专注的状态下失去了意义。
许燃的世界里,只剩下光、符号、逻辑链条。
他的草稿纸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被写满,然后丢到一边。
一支中性笔本就不多的笔芯油墨,不到一个小时就宣告耗尽。
他直接从笔筒里抓起一把,在桌上一字排开,打算直接用完这些备用笔芯似的。
“解析数论”的核心,在于用分析的方法。
也就是微积分和复变函数的工具,去研究整数的性质。
哈代和李特尔伍德创建的“圆法”,就像一柄无坚不摧的战锤,粗犷而有力。
他们将一个数论问题,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复变函数在单位圆上的积分问题。
用“主弧”和“次弧”的估计,来逼近最终的答案。
华罗庚先生的《堆垒素数论》,则像是对这柄战锤进行了最精密的优化和改进。
他发展的“三角和估计”方法,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让圆法的应用范围和精度,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这些在外界看来,足以让任何一个数学系本科生都头皮发麻的理论。
在许燃300%效率的大脑和【学有所成】被动的双重加持下,变成了一块块可以被迅速吸收、分解、重构的知识积木。
【叮!您已初步掌握‘圆法’的核心思想,并对主弧与次弧的划分有了基础理解,数学经验+800!】
【叮!您对华罗庚‘三角和估计’的技巧进行了深度钻研,数学经验+600!】
他完全沉浸进去了。
时而眉头紧锁,在纸上疯狂推演一个复杂的积分;
时而又恍然大悟,将一段艰深的论述与另一个看似无关的定理联系起来。
他看到陈景润先生对“筛法”的惊人改进,硬生生用无与伦比的毅力和技巧,证明了“1+2”时。
甚至能感受到论文背后,那位前辈学者燃烧的灵魂。
筛法,就像一张巨大的网,用来从所有整数中,筛掉合数,留下素数。
是一种更初等,却也更考验技巧的方法!
【叮!您对‘大筛法理论’的理解显著加深,已掌握其基本范式,数学经验+800!】
【叮!您尝试将‘圆法’与‘筛法’的思路进行初步融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路径产生了新的认知,数学经验+1000!】
不知不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