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是歼7的重生!(第1页)

“瓶颈,有时候也可以是起点。”

正在回血回蓝的许燃睁开了眼睛。

他站起身,在所有人惊愕的注视下,慢悠悠地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

拿起一支黑色记号笔,看着满屋子愁眉苦脸的专家们,眼神平静。

“我听明白了。”

他说,“问题很简单,我们换不了发动机的总成,也改变不了涡喷发动机燃烧做功的基本原理。”

“对啊,所以没戏了。”一个年轻工程师下意识地接话。

许燃看了他一眼,没有反驳,只是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类似风扇叶片的东西。

“但是,”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朵里,“我们无法改变发动机的‘宏观’,不代表我们不能改变它的‘微观’。”

他用笔尖点了点白板上的叶片草图。

“一台航空发动机,性能高低,最终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空气被吸入,经过多少级压气机叶片的增压,与燃料混合,在涡轮中燃烧膨胀,最终向后喷出产生推力。”

“这个过程中,每一片压气机叶片对气流的增压效率,每一片涡轮叶片在高温燃气冲击下的做功能力,都直接决定了这台发动机的最终性能!”

基础理论在场的专家都懂。

但他们不明白许燃要说什么。

只见许燃转过身面向众人,说出了一句让整个会议室都陷入死寂的话。

“我们无法改变发动机的原理,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新算法,对它的核心部件压气机叶片和涡轮叶片,进行翼型和积叠线的参数化重构!”

参数化重构?

对这些搞了一辈子发动机和空气动力学的人来说,不亚于一道惊雷!

赵立国猛地站了起来,失声道:

“不可能!

每一片叶片的三维曲面都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兼顾强度,流量,效率,喘振裕度,我们几十年来都是靠经验公式和大量的实验去摸索!

一片叶片的翼型修改,从设计到测试,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

一台发动机上百片叶片,那要算到猴年马月去?”

“猴年马月?不。”

许燃摇了摇头,嘴角似乎弯了一下。

“在我这里,只需要几分钟。”

他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目光中,拿出了实验室为他配置的顶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