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知青服务站(第1页)

周一,省委会议室。

军区政委缺席,其他8人全部到场。

白泽楷坐下后,直接说道:“昨天家属院外的事情,云舟同志处理的很好,不过这个问题,也需要想办法解决才行。”

包常同接过话:“咱们省共有返城知青35万8423人,目前还未安置的有58000多人,以现在的情况,最多拿出2万8千个岗位,剩下的3万多人只能后边再想办法。”

宣传部长郑静开口:“我们省的情况已经算是好的,其他省份的情况更难,现在能安置两万多人,再好好宣传一下,可以先安抚一下其他人情绪,后边再想办法。”

其他人也是点了点头,不是不想办,实在没有好办法。

白泽楷看了看一旁的副手,笑着问道:“云舟同志,你刚来就遇到这情况,也不要有压力。”

“白书记,我明白,这个情况别说我没省,帝都也是同样存在,大家都为这事发愁,但岗位就那么些,知青同志们不理解,也不怪他们。”

众人点了点头。

云舟停顿一下说道:“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大家听一听。”

“哦,尽管说。”白泽楷笑着说道,他也想听听这位年轻副手有什么办法。

“我在想,这些知青总是这样无所事事,时间久了,会增加很多的不可控性,首先治安上就是一个大问题。”

包常同点点头:“不错,近几年治安案件大增,下边同志没少反映。”

云舟继续说道:“这些年轻人长期聚在一起,诉求得不到解决,就会积压怨气,很容易一时冲动做出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所以,我建议成立知青服务站,挂靠街道,让他们自力更生,每天可以向街道交管理费,做些修补服务,比如修鞋、裁缝等等一些活,还可以从国营批发部进些货,去下边农村售卖,清洁和搬运的临时工作也可以让他们接。”

白泽楷闻言双眼一亮,认真思索起来。

组织部长郑思远摇头说道:“这不成了解放前的单干户了?”

云舟不紧不慢的说道:“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回城了,可以继续服务工农嘛,而且可以把人数控制一下,不超过7人,禁止倒卖计划内商品,

有着街道的把控,只要勤检查叮嘱,一些问题应该可以杜绝,而且这样一来,解决了闲散人员,治安问题得到改善,街道还能增加一点收入,拿出来帮助孤寡群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