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县的秩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
在文明之光的压制下,盘踞在城市角落里的感染体,其攻击性和组织度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衰退。
它们不再像之前那般狂躁,行动也迟缓了许多。
这为部队的清剿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成建制的步兵连队,一寸寸的梳理着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
战线被飞速向前推进。
红旗,重新插上了永阳县政府大楼的楼顶。
崭新的“安合—永阳县联合委员会”与“应急指挥部”的牌子,挂在了大门上。
马振华作为永阳县本地干部的代表,被任命为联合委员会委员、行政管理部副部长,全权负责永阳县幸存者的安置与组织工作。
这个任命,让所有原永阳县的幸存者干部,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那位年轻的秦书记,胸怀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宽广。
马振华,站在县政府大楼的窗边,俯瞰着楼下广场上穿梭的身影。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但脸上没有丝毫末日下的麻木和绝望,反而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建设激情。
“三号安置点的供水管路已经接通,可以开始转移幸存者了。”
“报告,东风厂那边的老师傅们要求增加柴油配额,他们立了军令状,说今晚就能把车床开动起来,恢复生产。”
“治安部报告,所有被解救的幸存者情绪稳定,工分制的宣传手册已经下发到每个人手里。”
一切都有条不紊。
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推诿扯皮。
命令从指挥部下达,半小时内就能落实到最基层的每一个工作小组。
问题上报,一小时内就能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
这种恐怖的执行效率,让他在感到陌生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他妈的,才叫一个政府该干的事!
马振华现在对那位比自己年轻了快二十岁的秦书记,心中只剩下两个字。
敬畏。
有了修复双河水电站的经验,再加上永阳县这边幸存的工程师更多,技术底子更厚。
仅仅三天时间,城郊的永阳水电站便被成功重启。
当晚,万家灯火,再次照亮了这座劫后余生的城市。
至于那座更为重要的燃煤热电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修复。
按照早已成熟的安合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